走进从化

家乡区县: 广州市从化区

     从化市历史悠久,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从化在500多年前建县时,隶属广州府。从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历史。明清时期,这里发生多次农民起义,反抗封建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在著名的粤北第一、二次会战中,从化是主战场,从化人民配合国民党军队重创日军,遏制日军北犯,俘日官兵多名,击毙2900多人,击毁运输车百多辆,缴获大炮、枪械、马匹一批。   从化,7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至今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宋、元、明、清是从化的一个鼎盛时期。从化现在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古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筑,这些丰富的文物,一方面,它无声地记录了我们的先辈们的艰苦创业历程,另一方面,则见证着岭南文化和从化文明的智慧与成长。可以说,从化,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从化市历史村镇主题区域:该市众多的历史村镇,体现了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融合交汇。规划重点保护从化市东风殷家庄、大墩村、凤院村、大江浦村、松柏堂、钟楼村、木棉村、钱岗村等历史村镇,保护广裕祠、邓氏祠堂、从化学宫大成殿等历史村镇中典型的祠堂、民居,维系传统聚落的格局和风貌   2002年,该市投入资金先后完成广裕祠、邓氏宗祠的维修和神岗木棉村五岳殿的实地测绘及维修设计。对五岳殿、先师殿、西溪祖祠、大江埔祠堂群和太平红石礼堂进行维修,并正在筹备开发钱岗古村落项目。新挖掘吕田镇狮象岩新石器遗址,扩大了文物的保护范围。

     明弘治二年(1489),由番禺划地设置从化县,隶属广州府,清袭明制。    明朝,从化县行政区划设乡、都、堡、图。明祟祯7年(1634),从化县设1个乡称宁乐,1个都称流溪,全县划分为水东、水西、马村、流溪4个堡,分辖18个图,186个村。清袭明制,全县仍设4个大堡,后各大堡分设若干堡。清宣统三年(1911),全县划为东、西、南、北、中5个民团局。   近代   民国25年(1936),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从化县再次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一年后,改隶属广东省政府专员公署直属督察,至1949年。   民国期间,从化县行政区域进行过5次较大的调整,3次小调整。民国26年,全县改置3个区,辖24个乡,236个保,2664个甲。民国35年,撤区并乡,全县设16个乡,22个保,2516个甲。

李敏珊(2015-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