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俗

家乡区县: 陕西省靖边县

打蹩鼓

蹩鼓也是陕北流传在民间中的一种鼓舞之一,它历史悠久,源创始于古代先民们队祖先和神灵的崇拜与祭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与地方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原始功能日渐淡化,而其大众化、娱乐化、参与化更加明显,最终成为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之一。

蹩(方言是跳蹦之意)鼓主要流传于延安地区的洛川境内,鼓框同样用木质制成,并用红漆染面,鼓面用牛、驴、猪皮而蒙。,直径约2尺左右、高约1尺左右。

洛川是中国民间艺术“舞鼓之乡”。洛川蹩鼓打响了国内、打红了世界,它先后接待了法国、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外来宾和港澳同胞,还参加了世界旅游节、国家和省艺术节、亚运会开幕仪式和建国55周年庆典等重大庆祝活动的表演,受到了国内外人们的普遍欢迎。

打胸骨

胸鼓也称“花鼓”,源于山西晋南一带,宋代后传于宜川,在表演的过程中并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目前在宜川一带广为流传,鼓手遍及全县,队伍十分庞大,在全国名气还不小。

宜川胸鼓曾多次获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丑场子

丑场子,主要是表演蛮婆、蛮汉之间调情打斗的二人场面。

踩高跷

踩高跷一般是新春之际,大型的庆祝活动及耍社火时在街道、广场上进行表演,表演时在演员的两条腿上各绑一根一米左右长的木棍,演员身体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只有几平方厘米的木棍底端,因此表演时保持平衡是十分这重要的。

陕北民俗(13张)

搬水船

搬水船是反反映在黄河渡口上的故事,一般是在晚上大场子结束后或者白天大秧歌在过街时进行表演,有时与戏剧相结合被搬上舞台。通过演员的引船、推船、停船、拐弯等惟妙动作真的像在水中行驶一样,优雅欢快,同时也用唱歌、说快板、独白、对白等形式进行逗趣取乐,整个场面充满喜剧色彩。

打花棍

花棍也叫“浑身响”或者“霸王鞭”,主要流行于延安、富县一代。花棍用木棍制成,一般长近四尺,粗不过一寸,花棍上凿有很多空槽,槽内装有二至四枚活动的麻钱(铜钱)或钢环,为了美观染成花节状。

跑汉驴

跑毛驴,民俗又称“赶毛驴”。因为毛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久而久之人们自然把它引进群众文化生活领域之中,并一代传一代延续下来。

跑毛驴不仅“跑”红了黄土高原,它“跑”到了省城西安,“跑”到了首都北京,“跑”出了国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放竹马

放竹马在一马童和一骑马姑娘之间进行,一般宜在晚间扭摆大场子秧歌后进行表演。整个场面,生龙活虎,欢快热烈,是人们最受欢迎的民间舞蹈之一。

耍龙舞

耍龙舞也称“耍龙灯”,历史悠久。据《陕北文化概述》中介绍:它源于皇帝时期,传说当时有种《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由人扮演龙的形象,耍舞龙的习俗,通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终于形成了今天人们喜欢的民间舞蹈。

一般是新春正月、大型庆祝活动中在街头或广场上进行表演,耍舞龙开始由一名有一定武术的人手举红色圆珠球指挥“龙”,使它在锣鼓家什的伴奏下一会儿腾空跃起,一会儿盘旋欢贯,一会儿猛冲直插,灵活奇巧,善于变幻,好似波翻浪涌,整个场面气势雄伟,热闹非凡,深受人们的喜欢

马浩(2015-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