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俗

家乡区县: 陕西省靖边县

耍狮子

“耍狮子”民间也称“抖狮子”、“狮子舞”。

耍狮子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的南北朝,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狮子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被人们称“百兽之尊”,古人认为它能驱邪镇妖,所以人们在举行一些节目的活动中将举上画好的的狮子进行庆贺,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耍狮子。

吹唢呐

唢呐,民俗也称“喇叭”,是一种民族乐器,它由杆子、碗子、篌子及哨子等部件组成,杆子由柏木或松木经油长期浸泡后制作,长1.2市尺左右,杆上并有八个眼;碗子由黄铜铸成,长0.6市尺,篌子长0.2市尺,哨子是由嫩竿子杆制成。

陕北唢呐经过多少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陕北的一种不可断裂的传统习俗,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低位,它反映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地方文化,喜喜乐乐的唢呐声在黄土高原上留下悠悠思绪,久旋不散……

吹唢呐着,民间也叫“吹鼓手”或“吹手”,是陕北人民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无论城镇还是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上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

陕北唢呐不仅吹红了陕北的山山洼洼,村村镇镇,还吹出了省界,吹出了国门。陕北唢呐名扬西欧,震惊中外,先后还为十几部影片和电视剧作了唢呐配音。可见吹唢呐这古老流传下来的民间以后之花不尽在黄土高原上格外娇艳,源远流长,将会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吹红世界的天涯海角。

真是:黄河后浪推前浪,陕北唢呐显威壮,一代更比一代强,吹红祖国把世界闯。

说书

陕北说书是古老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历史有机。传说在三皇时代就留下盲人说书,现在人们称三皇为说书人的祖师爷。

说书,属曲艺一种形式,说书人,民间又称“书匠”。

民间说书一般有安乐书和还原书两大类。安乐书其意大约是求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人口兴旺,四季发财,消灾免难,吉祥如意;还原书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不幸的之事,但没发生特大祸灾,其意是神灵保佑的结果,所以给某神灵许下一两场(一场大约四至五万星,三炉香为一万星)书文给予回报。

陕北说书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喜欢的一种文化活动,毛主席也很喜欢陕北说书,在延安期间曾听过著名说书人韩启祥的说书。同时它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激发感,民间有“说书唱戏劝人哩!”之说,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书匠的整顿、培训,有组织地进行下乡轮流宣传,不少地区还组织了专门的曲艺团,他们走乡入城,甚至出国演出。确实书匠艺人们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而那些迷信活动逐渐被破除。

马浩(2015-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