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画
抗日战争时期,无为青年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旬刊》。从第6期起,开辟专版《救亡画报》;吴耘、程亚君专为中共皖江区党委的《大江报》绘插图与漫画。
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县文化馆主办数次美术作品展览,街头巷尾涌现出壁画。70年代之后,专业和业余美术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有工人、农民、教师、干部、学生,共百余人。1979年至1989年,创作国画、油画、漫画、水粉画、雕塑、版画、科普组画等500余幅(件),其中入选全国和省级展览的有52幅;18幅获省二、三等奖,2幅获省优秀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有36幅;入选地区展览的有100余幅;在地(市)级报刊上发表的有26幅。1955年至1989年,县文化馆、县教委、县美协举办国画、中学生书画、少儿书画、教师节书画等展览44次。
李友朋,县粮食局退休干部。1987年他的《黄山云烟》入选“全国商业系统职工书画展”,获三等奖。1989年他的《云壑流泉》获华东区域粮食职工“粮龙杯”书画展览一等奖。
吴辉国,无为一中退休教师,擅画猫。画面上:双猫,或4只,……或10只,姿态各异,眼光炯炯,神韵自然。
胡常尧,县文化局干部。有5幅水彩水粉画、宣传画作品在省级展览和报刊中获二、三等奖。他的水粉画《悠悠故乡情》,1989年入选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水彩画大展”,获佳作奖。随后,被美国国际艺术研究会选去,在美国纽约展出。
张国震,县工商银行干部。他的漫画《哥德巴赫猜想》东渡日本,入选《读卖新闻》主办的“世界漫画大奖赛”。
王恒德,县文化馆干部。他的套色木刻《踏着先烈的足迹》,曾入选北京美展。
周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政治部干部,安徽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其作品参加过《中日首届硬笔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大展》,《全国首届硬笔临写传统碑帖展览》等,所临钢笔行书《兰亭集序》在日本巡展后留赠日本收藏。其作品被编入10多种作品集。
俞士守,武汉钢铁公司退休工人。他的版画《高炉工地之夜》,1959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选人《中国近百年优秀版画》,送日本展览。
章开森,芜湖书画院专职画家。他的版画《屈原行吟图》获建国30周年美术展览铜牌奖,后到日本、美国展出;《冬情》、《帘外曲》、《茶花盛开门云间》、《山乡邮员》、《晨渡》、《白芦助秋声》等20余幅作品分别到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挪威等10余国展出。水彩画《暮歌》到马来西亚展出。
卢宪民,福建省厦门海关干部。1984年,他的版画《团结舞》、《专业户》组画,获全军优秀美术作品奖。
江波,江苏省苏州医学院离休于部。1981年7月1日,画家沈彬如为云南边防扣林山九勇士作《九骏图》,江波题诗。
二、摄影
民国19年(1930),无城办起“亦我”和“新华”两家私营照相馆,使用进口木制8吋机。民国28年,襄安镇创办1家照相馆。1956年无城两家照相馆公私合营。1961年无城镇建立国营无为照相馆,从事黑白摄影。1958年至1962年,《无为日报》社配备摄影记者拍摄新闻照片。1970年,县文化馆将摄影列为文艺形式之一,在馆址两侧设橱窗10个,以展览摄影作品。继后,县总工会、保险公司以及—些区(镇)、乡文化站配备专职或兼职摄影者,也辟橱窗。他们活跃在工厂车间、农村田头,经常展出影照。
1979年后,摄影日趋丰美。先后展出专题橱窗260余期,展出各种照片4000余张,到1988年,举办过13次较大型的摄影展览。
1987年10月,高沟乡龙庵行政村举办农民摄影培训班,参加者共25人,主要是农民摄影爱好者,照相机自备。近年来,县纺织厂干部刘宏伟的《农家乐》获“全国农村青年摄影大奖赛”和“富民摄影比赛”一等奖,《狮子也在笑》获“全国旅游摄影比赛”二等奖;县文化馆干部李跃祖的《火热的工地》在新华社主办的《摄影世界》杂志比赛中获三等奖;县文化馆干部陈秀春的《牧鹅》和《伙伴》分别入选“上海第一届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展览”和“上海第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参展国55个),《赶集》入选“首届中国出国摄影艺术作品展览”,并赴罗马尼亚展览和刊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摄影画册《中国摄影艺术作品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