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之家——大悟

家乡区县: 孝感市大悟县

一地理总述

     大悟县,隶属于湖北省孝感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鄂豫边界,大别山脉西南段,南北长48.8公里,东西宽42.2公里,总面积1985.71平方公里。大悟县原名礼山县,建县于1933年,1952年更名为大悟县。截至2010年,大悟县总人口共有64万人,辖17个乡镇,359个村,境内地形特征大体上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大悟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大悟也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

二历史沿革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为礼山县,以县境礼山为名清末。

至1932年(民国21年),境域分属河南省罗山,湖北省孝感、黄陂、黄安(今红安)两省四县所辖。其间,1930年至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境内先后建立了罗山、陂孝北、河口三个县苏维埃。

1933年1月1日先行建置礼山县。其后国民政府补办了呈批手续及铸发正式县印,始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39年第二行政督察区撤销,属鄂东行署,1945年又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2年初至1945年9月,中共鄂豫边区党委、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进驻大悟山地区,境内先后建立安礼县、罗礼应县、礼南县三个抗日民主政府。   

1946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进驻宣化店,至6月26日中原突围,境内又先后建立礼山自治县民主政府、礼山县民主政府、礼山县爱国民主政府。

1949年4月6日,礼山县全境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礼山县爱国民主政府改称礼山县人民政府,隶属湖北省孝感专员公署(简称孝感专署)。

1952年9月10日,为了纪念大悟山区人民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业绩,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备案,将礼山县改名大悟县。

1959年3月,孝感专署被撤销,大悟县划归武汉市所辖。

1961年5月,恢复孝感专署,本县复归孝感专署所辖。

1978年10月属孝感地区,1993年6月属孝感市。

三名胜古迹

     大悟县有6大景区:即“三区”(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景区、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景区、宣化店谈判旧址景区)、“二潭”(宣化店九女潭峡谷生态旅游、三里响水潭生态旅游)、“一湖”(芳畈龙潭湖度假村)。 还有刘集铁寨旅游风景区、黎元洪故里、大新青峰寺、阳平九龙禅寺等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大悟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4%,拥有五岳山、大悟山、三爪山、仙居顶、娘娘顶等奇峰怪石,有芳畈龙潭湖、丰店观音湖、三里界牌湖、彭店人工洪等众多人工湖泊,还有九女潭,响水潭等幽谷深潭。

    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县留下了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王震、徐海东、刘华清、任质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培育了37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全县有革命纪念地49处,伟人故居1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和中原军区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它革命纪念地43处。境内由江泽民、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碑名、碑词的烈士纪念碑多达7座,居全国县市级首位。其中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十大陵园之一,主题建筑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及中原突围纪念碑分别由李先念和江泽民同志题写碑名,是全国仅有的一园两碑。

四著名人物

徐海东,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0年3月25日逝世于郑州。

刘华清,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钱运录,湖北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程世才(1912—1990),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聂凤智(1914-1992),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周志坚(1916 - 2005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五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湖北大悟县城关镇东河东岸江岗山西麓。占地230亩,以纪念碑、纪念堂为主体,工程雄伟,气势磅礴,竣工于1984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题写园名。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为中国十大陵园之一,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堂宽大敞亮,内陈列有鄂豫边区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迹图像200余幅,还有部分革命历史陈列其间。纪念堂后是烈士祠,历石阶242级便到了江岗山顶峰,上辟平面1600平方米,四面石栏围绕,中间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底座四米见方,为白色大理石砌成,高21.8米的碑塔,巍峨英姿,直指长空。

六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碑址位于鄂东北大悟县城关澴河东岸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内金龟山山顶,1998年落成。碑址平台1200平方米,碑长12米,碑高6.4米。

   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碑型为卧式形状的军事地图,以军事地图常见的包围与反包围的箭头和弧线为形象语言,表现了当时突围的实际情况。碑的正前面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碑名,背面镌刻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体中央连接两端的长弧体,表示国民党三十万大军对中国共产党军的重围,上方三个大小不同的巨型箭头,象征中原部队从三个方面胜利突围,红色花岗碑座象征大悟这块红土地。整体碑型,既象一团火焰,又似一簇劲草,使人联想到革命篝火在燃烧,革命先烈如劲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革命先烈的精神将永世长存,激励后人奋发向上。

七获得荣誉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79年3月,1984年11月6日落成,1998年4月15日又新建成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是中国十大烈士陵园之一。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8年被列为省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被定为湖北省旅游定点单位。

2000年被省政府评为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管理先进单位。

2002年被确定为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2002年被评定为AA级旅游景区

八历史评价

史评价编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烈士陵园的建设与发展,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园名,并为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碑名;徐向前元帅题写了碑词;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原突围纪念碑题写碑名;刘华清为国防教育馆题写馆名。李先念、乔石、刘华清、廖汉生、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园视察指导工作。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是大悟老区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缩影,是老区精神风貌的象征,是鄂豫两地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烈士陵园在褒扬革命先烈、弘扬老区人民革命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国防教育和为大悟人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点点的蓝(2015-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