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18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东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辽宁省、西北和北边分别与锡盟、兴安盟为邻,属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
通辽市的前身为哲里木盟,始建于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理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政府,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138个苏木乡镇。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通辽市境内居住蒙、汉、满、回、朝鲜、达翰尔等32个民族。总人口309.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9.3万人,约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1/3,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不仅是蒙古族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着燕国长城、金代界壕、辽代古墓壁画、开鲁县元代佛塔和清代王府等历史文化古迹。目前尚存的名胜古迹有奈曼旗和库伦旗的燕国北长城,扎鲁特旗金代界壕,奈曼旗清代王爷府,库伦旗清代的兴源寺、福源寺。这里是清初的孝端文皇后、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和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里,革命烈士麦新、吕明仁、徐永清等也都牺牲在这里。通辽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中国民歌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和“中国红干椒之乡”。
通辽市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北部有辽阔无垠的科尔沁草原,中部有沃野绿洲,南部有浩瀚雄浑的大漠。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地下森林”、“植物大全”之称的大清沟国家自然保护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和世界最长的人工沙坝莫力庙水库;有劲秀挺拔的元代佛塔和殿宇巍峨的清代兴源寺、福缘寺、王府等众多旅游景点。具有草原民族特色的珠日河旅游区,每年一度的“8.18”赛马节及草原盛会那达幕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通辽市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有1400多万亩耕地和6800多万亩草牧场,年产粮食35亿公斤以上,商品量占50%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小麦、水稻、蔬菜等,特产荞麦、红干椒、绿豆等。家畜饲养量1100万头(只),其中黄牛140多万头,是国家黄牛、生猪和绒毛生产基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