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江市隆昌县的云顶寨有六百多年历史,该古城堡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64年),该寨为现存的中国罕见的山寨 村建家族文化的典范。古寨位于云顶山最高峰,占地246亩,寨墙周长1640公尺。寨内建有明、清和中西合壁的庭院54处,其建筑气势和建筑格调与安徽桐 城方家寨齐名而蜚声海内外。
“云顶鬼市”与古城堡云顶寨毗邻。云顶场“赶鬼市”习俗由来已久,极富特色。每逢农历三六九赶场期,凌晨三四 点钟,远山近岭灯笼火把接踵而至,场上街檐亦齐刷刷灯火齐明,买主卖主讨价还价,主人客人争多论寡,喧闹之声不绝于耳。至天亮约六七点钟便人走场空、烟消 云散。如此集市交易似鬼魅夜半活动,夜半相聚、鸡鸣则散,故称“鬼场”、“鬼市”。
云顶寨是郭族家人聚居之地,云顶场自然依付于郭族以供促关系而建,而云顶寨俗有“鬼市”之称,其原由有四。
一则说法,郭族之兴旺离不开郭家儒生的勤奋学习,族中规定:“三更读书有利于吸天地灵气”。儒生们则早早起来 熟读四书五经,为之服务的仆人则也早起听候呼唤或上街买菜。因三更天未见亮,买卖者皆持火把从四面八方汇集场上,故整个寨周围连绵数里,星星点点,火把游 动,况似阳间鬼火颤抖,加之寨上松涛阵阵,时有狂风怒号,当时景象胜似到了阴曹地府,叫人不寒而栗,因而时下有人称赶此场为“鬼市”。“鬼市”也因此而得 名。
二则说法,因过去寨内老爷、太太、公子、小姐讲究食鲜活,一些人打牌玩乐通宵达旦,凌晨要吃早点,厨师就得赶 早准备新菜肴,有早买,就有早卖,你早他更早,要趁早卖个好价钱,凌晨鸡叫头遍就陆续有人提灯笼挑担上路了。只见远山近岭星星点点的灯笼火把接踵而至,场 上店铺亦纷纷开门,齐刷刷的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喧闹之声不绝于耳。至六、七点钟天亮时,买卖双方各自满意而散场,街上又归清静,恰似鬼魂夜半活动,后又 归阴曹地府,故戏称为“赶鬼场”。
三则说法,云顶场地处隆昌县、泸县交界处,山高皇帝远,便于盗贼销脏。隆昌县衙若要到此清查,盗贼则跨几步可 藏身于泸州的泸县。如遇泸县捕快,盗贼则一个箭步便可逃到隆昌县,公差不能越县“行政”。且盗贼也系三更交易,速买速卖,买主卖主不到天亮早作鸟兽散,故 称为“强盗场”。
四则说法缘起“荣隆二昌出麻布”之故,因云顶场是隆昌县麻布的主要产地之一。而传统麻布纺织的刷浆因其湿度和 温度等需要,在夜间进行视为最佳。因此有匠人则早早起床编麻布,这正如有句民歌曰:“有女不嫁梭梭匠(编麻布的匠人),熬更受夜命不长”。而织好后的麻 绒、麻布也因旧时交通不便,拿到隆昌县城交易则赶不到商贩的外销,所以麻线、麻布的交易一般在拂晓前进行,故而场赶得早,是为“天亮场”。近年隆昌县城亦 兴起清早交易,主要交易场所在板栗湾周围,不管何种原因,“鬼市”(强盗场、天亮场)已成为云顶古场数百年不灭的民俗。至今,凌晨赶场,天亮散场的风俗一 直未变,只不过散场推迟到七八点钟左右。
每年隆昌县都会举办云顶鬼市风情游活动。开展古寨风情表演、篝火晚会、逛鬼市、烤全羊、游古寨、叙乡情等系列活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