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水江

家乡区县: 贵州省锦屏县

对于一个在沿海喧嚣都市漂泊多年,重返故乡的人来说,跑下苗家吊脚楼,漫步在清水江畔,那是一件无比美好惬意的事。 清水江全长485公里,集水面积达17632平方公里,位于贵州省东南及湖南省西南处,是高原苗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母亲河,流经黔南、黔东南自治州数十个县市,至湖南托口与渠水汇合后,称为沅江。清水江一如其名,清澄见底,渔舟荡漾,风光绮丽,百鸟翔空。清水江流域,山水相依,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草木勃发,飘满苗侗山歌,到处是芦笙欢舞的小伙姑娘。
在过去的五六百年里,清水江中下游一带一直杉木参天,木业鼎盛。即使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清水江依然是一派繁忙,木排满江,顺水漂流,源源不断地推向沅江,涌向洞庭。那时候,林业部门是当地最创收的部门,能在林业部门谋到公职,是很多人的梦想。
然而,时过境迁,因为砍伐日益严重,木苗的成长周期缓慢,以及随着国家林业战略的调整,清水江上连续不断地演绎着富有传奇色彩的争江、护江、伐木、放排等特有的记忆和符号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接着,机械、化工、造纸等现代工业文明的触角,逐渐探入清水江流域……
难能可贵的是,政府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关闭和改造了一些污染性企业,积极配合国家的林业战略调整,进行封山育林,打击乱砍滥伐。在2000年时,有关部门还划拨专款,为村民购买水泥和沼气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在当地农村大力推广沼气建设,既清洁便利,又节省了木柴。我的家乡锦屏县八河村,还成了全县的沼气示范村,受到表彰,上了当地的党报,广泛影响着周边的乡镇。
可是,贫穷的嘴巴依然在吞噬着山区人们的幸福,一些村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在温饱线上下挣扎。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在苗家侗寨连连吹响,广东浙闽等发达省份缺电限电的哀怨也频频传来,当地政府敏锐洞察到这一契机,吹响锦屏县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等重大战略的“集结号”。当地的一些村民,还以“筹资与政府部门入股”的形式,共同开发中小型水电站,开发绿色清洁能源。
清水江的主要支流亮江河,已陆续建造了八舟、八河、畔江、大同、平金等水电站,清水江主流更是不甘落后,总投资70多亿的三板溪水电站,早已按计划竣工,并网发电。总投资近10亿元的卦治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起到三板溪反调节电站的作用,解放三板溪的航运基荷;静态投资32亿元的白市水电站,已进入蓄水阶段,沅江梯级水电站即将平湖形成。这些江河上的流水,整装出发,步步为营,一唱一和,源源不断地为电网输血,日日夜夜出征高原内外、天南地北。
清水江流域的水能资源推进开发,方便闸门蓄水调节,减少洪涝灾害,重振水上航运事业,还使沿江形成了一段段碧绿的平湖,不少村民通过发展渔牧业养殖走向致富路,生态清水江,以特有的方式继续养育着守护她的子民。

一天一心情(2015-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