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战国时属于燕,为方城地,秦为方城地。汉时设方城县,县治在今天的方城村,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方城县旧境地置固安县。以流经此县境内的固安河,定名为固安。
知子营建于元朝,原名马庆店,据清咸丰年间的固安县志记载:元伯华丞相屯军于此,其家报生子,遂改马庆店为知子营。
东湾建于明宣德年间。大清河水从村西边流过到此出现湾区。形状像骆驼,故取名“东骆驼湾”1948年简称东湾。
公主府建于明初,原名聚粮屯。据清咸丰年间的固安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荣昌公主降荆伐营杨姓。因距离西南数里,要此建庥,遂将聚粮屯改名为公主府。
彭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彭陈付李四户,因彭姓户大人多,故取名彭村
柳泉建于明崇祯公元1628年年间,当时此处处柳树郁郁成荫,故取名柳泉店,北有榆垡镇,故有士子写诗:柳泉柳花飞柳絮,榆垡榆树落榆钱。
东红寺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因村西有一大寺,寺上匾书“大红寺”该村座落于寺东边,故取名东红寺
渠沟建于明朝初期,当时此地有九座戏楼,故取名九楼庄,又因为此村位于(牛亡)牛河弯曲处,清后期改名为曲沟,后演曲为渠,称渠沟。
大沙垡建于元朝末年,此时这里是一个大沙土岗子,定居者以开店为生,故取名沙垡店,后改名为大沙垡。牛驼建于明永乐五年,也就是公元1407年,林姓在此定居,起名为林窝店,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董姓又到此居住,改名为董家林。清入关后,公元1644年,村民请风水先生,他说村似牛形,北边象牛头,中间象牛脊,南边牛亡牛河象牛尾,改叫牛驼,必能兴旺,从此改名叫牛驼。
礼让店:据固安县志记载,该村建立于唐光启年间,当时村附近修了十几座大庙,宣传孔子和孟子的“仁义礼让”之道,故起名礼让店。
独流建立于北宋,有赵王河流经该村,因其主段河身无别支流,故该村得名独流
马庄建立于宋朝,马姓迁此定居,取名“小马庄”。明后来迁来多户,改名为马庄。
大杨先务建立于北宋,杨家将得胜班师时,部分务卒失落定居于此,繁衍成村,取村名大杨先务。
北马村建立于宋朝,此地为宋军的饲马之地,起名为大马村。后依居住方位分东、西、南、北四村,该村居北,故名北马村。
西玉村明万历年初1573-1583年玉带河由该地南流,该村位于河西岸,故取名西玉。
西坨,系古村,固安县志记载元朝至正十四年1351年,大都路总管府判官宋侯墓建立在城西北陀头,此村居西,后村民分东西两村,称西陀头,清后改为西坨。
官庄建立于明正统年间1436-1450有牧人在此立庄,此地以前为荒地,人称官中地,故起名为官庄。
辛立村,据查,清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八日南四头工决口,西玉、官庄、东庄等村难民迁于堤上安居,取名新立村,后改名辛立村。
北相西相和东相:明永乐年间,1403-1407年,胡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至此,阴阳先生说此地定有名人出世,故名相公地,取村名相公庄,清宣统三年1911永定河决口,冲一村为三村,按其位置分别取名北相、西相和东相。
东庄此系古村,名庄子,清宣统三年1911永定河决口,把该村冲散,水过后村民又靠水路东侧建立村子,称东庄。
北五里,据查,清康熙年间1662-1682年军防沿交通要道五里一铺,该地位于城北五里,得名北五里铺,1949年改叫北五里
东齐与西齐,明永乐年间1403-1407年有齐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至此,取村名齐家庄头,清宣统三年1911永定河决口,将此村冲开,部分村民迁于此地,按方位分为东齐与西齐。
柏村,此系古村,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因村中有一古柏,衍白为柏,得名柏村
西位村,此系古村,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4年,据马永昌所建幢顶和先妣墓地记载,该村名为魏村,元初分为东西两村,且衍魏为位,此村居东,取名东位村
横街建立于明朝初年,此地有一东西大道,五户人家分别居住于大道南北两侧,故取名横街。
小孙郭,明初建立,称蜂窝村,清朝初年孙氏发现河堤有一洞眼,用锅堵住,使其村免受水灾,为纪念此人,改村名孙郭村,清光绪三十年1905永定河决口将该村冲为大小两村,遂有大小孙郭之名
刘家园建立于清初,刘姓在此定居,以种菜为生,取名刘家菜园,后简称刘家园。
高庄头,系古村,名屯口,明洪武元年1368年闹大旱和流行疫病,移居死亡甚多,最后只有一户。明永乐年间1403年高崔二氏从山东迁居至此,改名为高家屯,明末改名为高庄头
翟家圈,清初翟姓在此围地安居,得名翟家圈
小西湖,固安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583年,白芦等口水流潴于此,形成古莲池。有人建立村于池西,取名西湖。明末1622-1628从西湖庄迁出家在此建村,得名小西湖。
西礼村此系古村,因位于永定河南,敬奉河神之意,取名大礼村,清光绪十三年1905永定河决口,将该村冲为两村,故有东、西礼村。
祖家场明嘉靖年初1522-1532年,祖姓段姓看坟墓居住于此,后繁衍成村,取名祖家场。
李家场,清朝李姓在此定居,取名李家场。
张家场,清初,张姓在此定居,因与祖家场相邻,借此冠以姓氏取名张家场。
侯杨庄,侯杨庄原为两个小村,东居杨姓,为杨家场,西居侯姓,为侯庄子,清末1875-1909年间,两村合为一村,取名侯杨庄。
西湖庵,固安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583年,白芦等口水流潴于此,形成古莲池。西为小西湖,清初有人从该村分居于此地建草房而居,取名西湖庵,清雍正年间因分南北居住,形成两村,以北为后,北边叫后西湖,南边叫前西湖
小龙堂,此系古村,固安县志记载,县西南二里许相传平地涌泉,高尺许。甚甘洌,痼疾人饮之即愈。故其地名灵堂,后衍灵为龙,由于居住分散,自然形成大小两村,其大为大龙堂,其小为小龙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