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寺,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双峰晚钟”为揭阳八景之一。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马山巷,是揭阳佛教的中心,属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揭阳规模最大之古寺院。
双峰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旧址在磐溪都双山(今桂岭镇双山村),为法山禅师所创。明初,石山禅师移建於县治马山巷今址,乃粤东地区一大丛林。是时寺宇壮观,佛相庄严,茂林修篁。每当夕阳西坠,钟鼓钹铎齐鸣,梵呗阵阵,木角笃笃,景色迷人,为礼佛和游览胜地。扩建后规模宏大,遂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汕三大名刹”。后历经两次扩建重修,全国佛协主席赵朴初为寺宇题匾。
双峰寺占地3200平方米,其中建筑物2400平方米重修后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前厅、大雄宝殿、泰佛殿,有东西两廊。寺中有历代文人雅士碑刻岁通,寺中有砖刻五块,其中虎寿碑最为珍贵。泰佛殿为楼阁式,正殿中金身泰式佛像一座,相传走近,其耳钩即不断轻摇,被传为异事。清代郭光任阳江儒学时由肇郡移於双峰寺中,并题跋。寺中有木棉树,双峰竹。相传孟宗哭竹,孝感天地,每节黄皮竹上都留下了几行深绿色泪痕。寺内珍藏有泰国华侨赠送之观音菩萨铜像,人们前来瞻仰,常常见到菩萨的耳环在微微摆动,被称为双峰一奇。
昔日这座寺院,环境幽雅,寺内耸竹修篁,庭树垂荫,内中建筑,曲经通幽。每当夕阳西坠,鸟雀归巢,伴之钟鼓声声,木鱼笃笃,梵经陈闻之际,别具一番情趣,故有“双峰晚钟”之称。于是“双峰晚钟”称为揭阳古八景之一。明末大学士郭之奇有双峰寺怀石山禅师诗为证:“三百年来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心翁。预为法界传灯钵,故人尘环试色空。四壁人烟天早暮,一湾流水日西东。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双峰寺”也因此享誉海内外,游人如鲫,香火不断。许多文人骚客,达官贵人,更是慕名而来,在这座古寺名刹吟诗咏和,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如今,修葺一新的双峰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殿宇更为壮观宏伟,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三宇并立,观音阁、地藏阁精巧玲珑,东西长廊、耳房及角楼,结构严谨,整个寺院雕梁画栋,古朴大方。汇集古建筑精粹,结合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去芜存精,博采众长,使该寺显得古色古香,美轮美奂,寺内奇花异卉,争妍斗胜,别具一番情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