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揭阳城隍庙位于广东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大殿四壁仅仅起着防护作用。建筑结构防震性能很高,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
据《揭阳县志·坛祠》载,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城隍庙庙宇以大殿为中心,南北一中轴线,左右两廊、两厢为对称建筑,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楼、大门、大殿、钟、鼓楼、后殿(夫人厅),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 城隍庙兴建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期间历经兵燹和自然灾害,屡遭摧毁破坏,但每次都能得以葺复重建,修建经费大多由善男信女、海内外侨胞、社会热心人士捐款。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义民宋廷春等捐资重建;嘉靖七年(1528年)由主簿季本增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邑人罗经泰倡建前亭及两旁钟鼓楼;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由邑人蔡俊、吴以汀、谢烈、宋汝翼、谢焘、宋仲勋、朱君陈等又重新维修;雍正九年,(1731年)合邑绅士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县刘业勤捐俸重修。1993年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市文化局的领导下,组建城隍修缮办公室。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前来实地考察论证,并按照《文物法》“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全面进行修缮,整座地坪提高60厘米,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建了牌楼,修复钟、鼓楼、拜亭、龙虎井等,历时四年多的时间,终于全面竣工。
关于城隍庙也有这样的传说:潮汕俗语,“水鬼升城隍”用来形容人事上的特殊升迁,从低贱骤进高贵。
水鬼是池塘小鬼,城隍是护城神,由水鬼而被擢升为城隍神,自然是天壤之别。传说,有一个读书人,夜间赶路,失足河中而被溺死。自此,河边便夜夜有水鬼啼哭。城隍公感到十分奇怪,派差使去问他。这读书人说:“过了不久,便是大比之期,说不定可以高中,现在却成了水鬼,十年寒窗化为泡影,是故痛哭。”城隍公也觉得他的遭遇可怜,特许三年后找个替身,准其超生。
三年后,这水鬼便出来找替身。恰好有一个良家妇女,身怀六甲,因不堪恶婆婆的虐待,想要投水自尽。当她往河里一跳的时候,恰好她丈夫赶到,呼天喊地,哭声甚为凄惨。这水鬼在水中听了,心中感到凄戚,便把这妇女托回水面,送其归阳。城隍公派差使来问,水鬼说:“此妇女也是一个凄凉人,于心何忍?”
又三年,一个少年到水边玩耍,这水鬼看到这少年天真活泼,又是不忍下手,终于又错过机会。
城隍公心感其善,于是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嘉其善行,敕封这水鬼为一方城隍。这水鬼终于成了一位神袛,享受人间香火。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strange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00357267.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