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楼,太白楼别称。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
旧志载,谪仙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目前能够确认兴建较早的时间为明正统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周枕命广济寺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风亭的同时,在寺前建谪仙楼,将太白像祭祀于楼上。清顺治年间,因游人点烟落火而毁。清康熙元年,太平知府胡季瀛重建,易名为“太白楼”,又将神霄宫旁的李白祠移建于此,形成楼阁和璧的格局。咸丰年间,毁于战火。现在的太白楼于光绪三年(1877年)由湘军水师总督、太子少保彭玉麟捐资重建,李鸿章捐俸李白塑像。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周折修葺,面貌一新。195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谪仙楼位于翠螺山南麓,依山而临江。楼高18米,三层两进,前楼后阁,左右回廊;歇山屋顶,筒瓦滴水,鳖鱼走兽,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尤其是祠堂正厅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负双手,昂首挺胸,神态潇洒飘逸,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游人士子,登楼远眺,长江如练,绿洲溢翠,百舸争流,鸥鸟翱翔,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为纪念伟大诗人李白,弘扬李白诗歌文化,1986年,太白楼东侧一组清代建筑改建并与太白楼合璧,由此构成了全国建楼最早、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纪念馆。
传说诗仙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最终醉酒捞月,乘鲸飞天,化为神仙。 千百年来,享“满楼风光满楼诗”,“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曾在楼中高吟:“骑鲸客去今有楼,酒魂诗魂楼上头。栏杆平落一江水,尽可与君消古愁”。馆内还陈列着一尊楠木雕李白卧像和古代文物字画及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李白全集、当代名人书画、李白研究专著等。太白楼自唐迄今留下了元缜、白居易、陆游、文天祥、李鸿章、郭沫若等名人足迹和历代文人吟唱的大量诗作,平添了太白楼深厚的无形财富,它们同太白楼建筑群的有形财富一道为国人呈现了淳厚无比的文化积淀。1985年以来,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均在这里举办“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吸引了众多热爱李白的中外人士云集于此,吟咏唱和,把酒抒怀,这一活动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盛事。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josiewu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5956044.html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3484535144/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48453514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