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既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形式,又富有广东地方工艺装饰特点,表现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
该祠从上至下,从外至里,所有的堂、院、廊、厅、门、窗、栏杆、屋脊,大量地运用了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铁铸等加以装饰。既有镂雕于石栏杆的瓜果、花鸟、云纹,镶嵌于各处的铸铁花等纤巧小品,又有雕塑于屋脊长达二十七米的巨幅泥塑。雕塑彩绘中最多的是反映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景象,以及菠萝、荔枝、杨桃、木瓜等南方佳果。陈家祠集广东民间工艺之大成,成为中国少见的一座雕塑艺术建筑。
该祠第一排大殿曾为客厅和书塾(中国过去的祠堂多附设私塾);第二排大殿用于聚会;第三大殿则供奉祖先牌位,名位高者居中,低者分居两侧,等级森严。祠内现在是广东全省民间工艺美术精华荟萃之地,种类繁多,仅雕刻作品便有木、石、玉、竹、象牙、金属、贝壳十余种。这些民间工艺品和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艺术共展一堂,相互辉映,每天都有很多中外游客来此欣赏,获得美的享受。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
陈氏书院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广州市的陈家祠,位于中山七路,又名陈氏书院,在神州大地知名度颇高,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布局严整,装饰精巧,富丽堂皇,1958年后被辟为广东省民间艺术博物馆。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二十年间(1890一1894年),是从前姓陈的广州人用以供奉祖先的庙寺。那时,广州姓陈的不但居多,且最有地位。因此他们集资建起了这座陈氏合族祠。这是一座“广五间、深三进”,面积达一万三千二百多平方米,前后拥有八十多米长的三排大殿,中间和左右两侧贯以四条长廊,组成六个大院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