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射阳县特庸镇境内,路过一片片桑树种植地,已见村民忙碌的身影:为桑树剪梢、整枝修枯桩……一幅人勤春来早的景象。
来到位于机场路西侧的红旗居委会,只见桑树种植大面积连片,居委会主任郭志中正和妻子在自家种植地里忙着为桑树剪梢。“居委会共8000多亩耕地,其中7000亩左右种湖桑。班子成员都种桑养蚕,带头学科技搞示范。目前居委会90%以上农户养蚕,去年来自蚕桑一项的年收入,人均一万多元。”开心的笑容挂在郭志中脸上。
这是全镇蚕桑生产形势喜人的一个缩影。特庸是蚕桑名镇,蚕桑生产已有五六十年历史。近年来,该镇把围绕蚕桑特色,打造支柱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镇桑树种植面积达4万亩,共发放蚕种12万张,产茧9万多担,培育销售桑苗5000万株,合计产值2.05亿元。”镇农技中心主任申小军娓娓道来。
在大码头村农户房前屋后,一般都有2米高左右的养蚕大棚。“现在农户种桑养蚕积极性高,因为效益高,而且镇里花大力气做好技术支撑、蚕种保险、维护蚕茧市场收购秩序等服务保障工作,增加了大家底气。”村委会主任陈辉喜滋滋地说,“我们大码头村17000亩耕地中12000亩种桑树,包括去冬以来新拓和更新改造的1000亩。”
做强做优蚕桑特色产业快马加鞭不放松。根据镇里部署,新一年要加大桑园拓植力度、扩大蚕茧饲养规模、提升亩平发种水平;计划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全镇蚕桑产业转型发展意见》,引导茧站遵守“三统一”收购标准,全面提高茧质,同时积极探索“二次返利”等有效手段,巩固企业和茧农合作关系;围绕做强产业链条,重点跟踪对接初步达成投资意向的在手项目,并鼓励扶持经纪人创办蚕丝被、蚕沙枕、桑叶茶等生产加工企业,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渠道提高桑园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