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缅茄子吗?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缅茄子是何物呢?想必各位都是很好奇的。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缅茄子吧,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缅茄子的一些故事。

在高州市西岸区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耸立着一棵颇具传奇色彩的古缅茄树(Afzeliaxylocarpa)。它是我国缅茄树中的老寿星,树高18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2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缅茄树是我国一种珍稀树种,系苏木科缅茄属乔木,原产于缅甸,目前除在滇南有少量分布外,其余仅多见于高州,而高州目前也只在西岸、南关、顿梭、市委大院四个地方各生长有一棵,西岸的这棵为母树。

 缅茄子属苏木科,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原产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越南等地,为高大之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4对,小叶椭圆形,长5~7厘米;生长周期长,从植苗到开花结果需时廿余年;于每年4-5月开花,花白色或红色,只有一片花瓣,有7枚细长的雄蕊和1枚雌蕊。香味近于白玉兰;结果约十个月后长成拳头至巴掌的椭圆扁豆形荚果,果皮坚硬,成熟时黑褐色,长达18厘米,剥去肥厚的荚壳,便露出拇指般大小的种籽即缅茄,每荚中含有种籽1—8枚,种子长约3~4厘米。缅茄上部为颜色金黄的蜡质蒂头,下半部为种核,形状与颜色均和荔枝核相似。它的种子红紫黑色,扁椭圆形,坚硬且有光泽;种子的基部有角质的假种皮,色如黄蜡,坚实如硬木。缅茄花晒干后泡茶,香味独致而清隽,有清热解毒、祛热治胃痛之功效;种子又可入药,主治牙痛,去火毒,是传统珍稀良药。

而缅茄树有一个离奇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据清嘉庆(己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是“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据光绪重修“高州府志”记载“四百年来,中土无双”由此高州奇树得名。

 如今,很多高州的本地人会去缅茄园买缅茄子,并且做成雕刻挂件,祈求平安健康。外地来旅游的游客也会买下作为纪念,或者带回去给自己的家人朋友。但是由于缅茄树数量有限,政府也非常重视,据说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高州视察时,在参观了这棵珍稀的奇树、听完当地的介绍后,曾当面指示“不要让它断子绝孙”。建国以来,林业科技工作者采用温水浸种或人工去蜡沙土培育等各种方法繁育了少量缅茄树苗,其中有些已进入开花期。1986年1月2日,已故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到高州,在现市委大院栽植缅茄树一株,1994年开花,1995年挂荚果5枚,种子同样有蜡蒂,与西岸古缅茄种子一样。

F_June(2015-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