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
萧县(我的故乡)萧县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庸于宋,秦置萧县,属泗水郡,后改泗水郡为沛郡。北宋天宝开皇三年(583)改为龙城、临沛,大业初复为萧县。唐、宋、元、明、均属徐州,清属后仍属江苏省。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萄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人口近140万;县城,东有龙河,西有岱河,蜿蜒南羡;左有龙三山拱卫,气势雄壮。前人寄寓祥瑞,因山水之势,将县城取名为龙城。萧县古为“文献之邦”,文物颇盛,代不乏人,素有重教慕学之风。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朱浮,经文纬武,才华出众;清末民初刘云昭(汉川)乃民国革命之先驱;徐树铮、李明扬均为民国著名儒将渠、朱德群、王肇民、王子云、萧龙士皆为当今艺苑名流。萧县,“地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境内沃野平畴,农林咸宜,名胜众多,诸如皇藏峪、圣泉寺萧县人民群众,能书善画蔚成风气,渊源甚远。据史料记载,可追溯于南北朝时代。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兴,号寄奴,萧县绥舆人。他先为东晋王朝大将军,南征北讨,屡立战功;公元420宋朝,史称刘宋。他是在马上得天下的。面南称帝后,接受前代的教训,比较注意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因而缓和了阶级执政的三十多年里,国内出现了少有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这样,就为一些统治者和文人提供了从事境。另一方面,这些人在获得政治地位和物质享受之余,需要排遣时日,娱乐心情,装点宫室,也就诱发了他的兴趣。刘裕,虽然天资聪颖,可是经年戎马生涯,使他无暇潜心攻读,乃至名声显赫,仍是只能粗通文字,对于书位后,察纳雅言,从善如流,接受了僚属谏劝,深感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武功仅可称雄一时,而文采却可光耀喜爱写大字,每张纸仅可容六、七字。年深日久,勤练不辍,艺业锐进,作书雄健遒丽,气势轩昂,竟摘当时其三子文帝刘义隆,自幼受其熏陶,酷爱书法,善于隶书、行草,师承“二王”(羲之、献之)。然其所书,间寸人称其书艺成就和高超造诣为“若大鹏之击空,九天之鹤唳”。其孙明帝刘或,字休景,雄才大略,词采烨烨,善于行书,汪洋恣肆,气魄恢宏。他既能上溯师承先贤,博采独创自家风格,惜乎未能贯彻始终,以致成就受到限制。“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由于宋武帝刘裕如此爱好书法,且卓有成就,影响所及,一班文臣武将,也都竞相效尤,极一时之盛。“书画同源”。刘宋之时,除了书法艺术繁荣昌盛之外,绘画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这一地区土戴颐等人。他们一反晋代士大夫那种生活放荡,漠视现实,脱离群众,自鸣清高的风习,力主创作态度严肃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