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利工程
蓄水工程
石砭峪水库,中型水库,位于长安区南石砭峪口内1.5公里处。1953~1954年,陕西省水利局和水利设计院曾钻探设计,选过坝址。1958年破土动工后又停建。1972年12月再次开工。1978年9月大坝竣工,大坝高85米、长265米,坝顶高程735米,控制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总库容28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650万立方米。大坝左岸圆形输水洞长482米,洞径4米,最大泄洪量192立方米/秒。右岸防洪洞长508米,高10至12米,宽7至8米,最大泄洪量707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洪峰流量68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洪峰流量1136立方米/秒。1980年,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986年完成漏裂处理和加固工程。石砭峪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向西安城市供水、发电的多功能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5.8万亩。水库建设中已实施灌溉,1989年向西安供水3000万立方米。
大峪水库,位于大峪口,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8.6平方公里,土心墙土石混合坝,高55.8米,顶长160米,坝顶高程783.8米,总库容4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58万立方米。坝左岸设侧槽式溢洪堰,长36米,堰顶高程779米,溢洪道长211米,设计洪水流量217立方米/秒,50年一遇。右岸输水洞为坝后闸式,洞径2.4米,最大输水量25立方米/秒。坝后建水力发电站两处,装机2×75千瓦及1×250千瓦,共400千瓦,1989年与国家电网正式并网。大峪水库与许家沟水库、东沟水库、东水西调干渠联合运用,可灌大峪灌区农田10.5万亩,并供西安环城公园用水。工程于1959年秋开工,西安交通大学水利水电设计院设计,完成16米坝基沙石开挖和粘��回填,凿通输水洞207米,因经济困难而下马。1966年10月二次上马,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止。1969年10月第三次上马修建,1971年10月主体完成,共完成土石方103万立方米,国家投资494万元,群众投资投劳合计354万元。水库运行正常,唯溢洪堰堰顶高程还差1.2米,溢洪道边墙及出口尚未完成,影响蓄水20万立方米。
郭杜水库,位于郭杜镇周家庄村东,潏河上建闸坝蓄水,设闸5孔,闸高4.8米,宽4.5米,闸顶高程433.5米,总库容114万立方米,闸上建有公路桥、工作桥,安装有5台30吨启闭机,闸前右岸建有扬程13.3米的抽水站1座,抽水灌溉郭杜农田1万亩。工程由陕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1973年4月动工,由郭杜公社出劳修建,1976年12月竣工,完成土石方31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2万元,社队集资投劳折价共103万元。后因河水污染,支斗渠配套不全和原有的工程破坏失修,仅灌4000亩左右。
甘河水库,位于兴隆乡卜鱼寨村南,在潏河上建闸坝蓄水,设闸5孔,闸孔高5.3米,宽4.5米,闸顶高程423.47米,库容102万立方米,闸上建有工作台,安装5台30吨启闭机,闸前右岸建有扬程7.9米的抽水站一座,自流管道567米,灌兴隆乡农田5000亩。1972年11月动工,由甘河公社投劳修建,1975年元月完工。完成土石方43万立方米,国家补助投资22万元,社、队自筹资金63万元,1981年后,因下游渠道及建筑物损坏,卜鱼寨等村可灌农田500余亩。
沣西自动闸水库,位于马王镇河头村东,在沣河上修建自动闸蓄水,闸体总长91.4米,在两端及中间共设泄洪冲沙闸4孔,每孔宽3米,冲沙闸间共有3段溢流堰,每段设3×3米的闸板8页,利用水力自动翻板宣泄洪水,闸(板)顶高程402.5米,闸下设有消力池,池长12米,库容104万立方米,灌马王镇农田1.2万亩。西安市水利设计院和长安县水工队设计。1974年11月由沣西公社修建,1976年9月建成蓄水,当年灌3000亩,1978年灌溉面积最大为5500亩。1974~1988年出现消力池冲毁、部分坝基掏空,边墙及护坡塌陷等情况。全部工程国家投资32.8万元,社队集资24.1万元,完成土石方4万余立方米。为防汛,1984年后未蓄水,1989年将闸板全部拆除。
斗门自动闸水库,位于斗门乡半个城村西沣河上,工程形式及设计与沣西自动闸同,设有冲沙闸4孔,溢流堰3段,每段有自动翻板闸6页,闸坝总长72.4米,库容147万立方米。1974年底至1876年11月,由斗门公社修建,共用工18万个,国家投资7.3万元,社、队集资26.2万元。因灌区工程未修建,故未蓄水。1982年,为防汛将翻板闸拆除。
小峪水库,位于王莽乡小峪河出山口处,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粘土斜心墙土石坝,坝高54.5米,长162米,坝顶高程741.1米,总库容22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5万立方米,右岸设侧槽式溢洪道,长60米,坝顶高程733.6米,设计洪水流量258立方米/秒(5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400立方米/秒(500年一遇)。坝体右侧设有水塔及输水洞,洞径1.8×2.0米,塔内设工作闸及检修闸门各一套,闸孔1.5×2米,采用50号启闭机两台,放水经坝下分水闸可灌王莽乡农田2万亩。1975年由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后,西安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修改溢洪道设计,对大坝稳定进行复核计算。王莽公社修建。1971年11月开工,主体工程于1977年建成,完成土石方76.6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39.9万元,社队自筹资金55.7万元,另投劳231万工日。1978年蓄水运行,灌溉面积达19600亩。
灌溉工程
沣河渠(俗称张王渠),开凿于明代或以前,由沣河东岸(今斗门镇张旺渠附近)引水,可灌田1万亩。《陕西通志》记:“渠经冯三村、冯党村、田村、许村、喇家村又北流合滮池,俗称张王渠,湮废日久。”
高桥渠(又名韩家庄渠),开凿于明代或以前,由沣河西岸引水,《陕西通志》云:“渠流经马池头(今麻池头)、槽房(今曹坊)、东西马房,至咸阳梁家庄入渭,灌田二十五顷。”
阎家古渠,开凿于明代或以前,清嘉庆《长安县志》载:“通志云,渠流经席家村、张家庄、马家村,又自北而东入于沣。渠西席家村(今高桥五席坊)等灌田十余顷,渠东党家桥等灌田五顷,今渠口淤垫。”从今位置看,引水口当在沣河西岸高桥乡严家渠村以上,渠东灌田500亩,当系党家桥村在沣河西岸的农田。清乾隆年间曾修复,未通。
三官渠, 开凿于清代,在沣峪口沣峪河东岸,分四渠引水,灌陈村、上滦、下滦、红庙、翁家寨等村农田5000余亩。曾有分水及管理石碑两方,原存红庙村戏楼,“文化大革命”中破坏。三官渠现为滦镇底栏引水灌区。
无名渠 ,开凿于清代,三官渠口以下沣河西岸引水,灌东石、南北石村农田500亩。经改建今仍利用。
暖泉渠 ,开凿于清代,无名渠口以下沣河东岸引水,灌东西小留堡三村农田500亩。按位置及灌田数,当为今西留堰。
草堂堰, 开凿于清代,从高冠河西岸引水,因草堂寺而得名,灌东大、西大等村农田700余亩。今渠仍在,引水口在祥峪乡水磨村东南,可灌东大乡稻田1000余亩和户县上下草村部分农田。
肖家堰 ,开凿于清代,从高冠河西岸引水,灌东大、西大、索罗庄等农田1100亩。今仍使用。
金家堰 ,开凿于清代,从石砭峪口河西岸引水,灌水寨、曹村等农田500亩。今名磨堰渠,仍利用。
王家堰 ,开凿于清代,据《陕西通志》载,从大峪河南岸引水,灌江村农田1000余亩。
校尉渠, 在金家渠以北里许,灌田980亩。
沣惠渠, 在沣河、潏河会合口下,从沣河东岸引水,“关中八惠”渠之一。中华民国31年(1942年)10月至36年(1947年)7月修建,陕西省水利局设计,沣惠渠工程处施工。渠首筑有砌石拦河溢流坝,坝长133米,高1.5米。坝右侧设冲沙闸两孔,每孔宽2.5米。有进水闸5孔,每孔宽2.5米,渠首设计引水流量为11立方米/秒,总干渠深2.4米,渠底宽6米,长15.5公里,由进水闸经沣惠、北张、细柳、普贤等村,在镐京的焦村南流入西安郊区,在漳浒寨分为两渠。总干渠在长安境内,一至八斗渠(六斗早废,实用七条斗渠)灌长安县沣惠、细柳、义井、镐京等乡农田1.7万亩。七条斗渠共长17.87公里,现可以利用的只有6.7公里,1985年以后因田间工程损坏严重,仅能灌田3000余亩。
沣峪渠, 在沣峪口桥以上800米处从沣峪河右岸引水,设计灌溉面积11万亩。1958年7月至1959年12月由五星、子午两大公社修建。渠首为无坝引水,修有一座两孔进水闸,设计引水流量11立方米/秒。干渠长18.5公里,修有建筑物43座。支渠7条,共长41.1公里。1962年干渠被山洪沙石淤塞不能通水,原修支渠大部平毁。1978年春,滦村公社修复干渠1400米,国家补助投资1.4万元,社队自筹1.2万元,投劳1.2万多个。现灌上王村、大新村农田1500亩,给小新村库塘充水灌田1000亩。
神禾渠,在石砭峪口内400米处,从河东岸无坝引水上神禾原。设计灌溉面积4万亩,由五台、太乙、王曲、皇甫、樊村、申店、郭杜等公社投劳修建。干渠出峪口后经下寨,从马厂上神禾原至温国堡村对岸退入潏河,全长29公里,1958年修建。灌区内还修建马厂、东见子河、康峪沟、药王洞、杜永村等库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灌溉工程,共计完成土石方60多万立方米,总投资42.22万元。1967年以前只灌马厂水库以上农田5000多亩。1966~1970年对马厂水库进行库底防渗处理,卧管改建,大坝加高后,水库以下潏河以南的王曲、皇甫、樊村、申店、郭杜等公社农田1万余亩得以灌溉。1977年神禾渠改建为石砭峪水库东干渠。
沣峪口底栏栅引水工程,在沣峪口公路桥下,是长安县修建的第一个底栏栅引水工程。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设计(赵修荣主持),滦村公社修建,1966年4月开工,5月全部完成。国家补助投资2.7万元,底栏栅坝引水廊道长9米,宽1米。溢流堰长32米,设计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1988年国家补助投资3.11万元,滦镇自筹1.26万元,将栏栅坝下游的消力池及护坡重修加固。灌区渠系是在原三官渠基础上改建的,底栏栅进水闸以下总干渠长850米,东干渠1700米,中干渠长5550米,西干渠长2370米,灌区共有桥梁、跌水、分水闸等建筑物26座,支渠11条共长13.5公里。灌溉面积共9200亩。滦镇灌区设有滦镇水利管理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