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思扬古村落(二)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东县

皇思扬村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从闽南迁入。清朝时,各姓先人奋力开拓,可谓枝繁叶茂、丁财两旺、科甲蝉联、官宦辈出。先辈集四方能工巧匠,主采闽南风俗兼纳客家习惯,精心谋划,大兴土木,建成与四乡建筑有别、自成一体的院落村围。

当我们缓缓地穿行于皇思扬古围村时,那些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小巷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独特的美丽,总会让我们在欣赏之余沉思且为之赞叹。皇思扬20多万平方米庞大的建筑群,既是依山而筑,顺势而就,又不失紧凑有序;既有四合院式的严实,又有府第式的开放通达;既有封闭式的布局,又有巷道相连;既是设置防御,更是居家自然生态。这种种似是无意却具匠心的布局,充分表现了皇思扬人生存的环境状况以及一种追求平静、和谐、和平的文化心态。如果说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是经济发展(当时通外域驿道)的必然,那么,皇思扬则是一种更开拓的自然生活理念。古建筑的价值,是一种过去的辉煌,一种活着的存在。一个家,一座楼,是一个聪明人最悠远的心事。

皇思扬古围村,名,名在庞大,20多万平方米,一百多座宅第,多姓人家;美,美在古朴,美在建筑,看似平常,里面却有洞天。用古色古香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1、建筑布局

村庄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场所,房屋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居所。古围村北临西枝江,西傍南门河,鹅卵石铺成的平西古驿道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村中几个小山错落有致,小桥流水别有情趣。

全村有东南西北四大城门,四门用专用的围墙或民居外墙连结围成“城”,似客家“大围龙”。城内各姓俱各成“寨”,寨内各房系又各成院落,院落内又分各家居屋。古围屋多为“三间两廊一天井”、“上三下三一天井”或“上五下五一天井”式的四合院和府第式的布局结构两大类,是为“小围龙”。各家各户、各房系各姓氏间,由百多条大小不一、长短有别、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巷道相连成网,形成“城中有寨,寨中有院落,院落有家居”的“大围龙套小围龙”的建筑格局。

纵观那一百多座古朴精致的民居,它们依地形错落有致,或山坡或阔地,或河畔或塘边,各有韵味。那雕檐翘脊,那画栋雕梁,那青砖黛瓦,那后院前庭……虽无皇家宫苑的宏伟,却尽显官宦人家气派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家生态和四乡八里能工巧匠的无限才情;那厚实威严的大门,那张狂的石梁,那大小屏门精美的木雕石刻,那山墙的龙纹凤塑,石雕的窗花,檐口的灰塑,梁架椽头那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动物,瓜果造型的木雕……虽无寺庙道观的堂皇,却都闪耀着民居主人的智慧和皇思扬独特的建筑艺术光芒。

皇思扬古村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单体建筑合成一个庞大的城堡,具有非同寻常的防御能力,又是交通要塞,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清兵曾以此作据点;蒋介石率兵东征时亦在村中小憩、演讲;一九四九年国共两军亦曾在此驻扎对抗;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亦有一个连队在此驻扎四年之久。可见皇思扬的建筑布局是具有一定的作战和防御能力的。

浅雪(2014-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