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大桥,韶关人又称“东河桥”。桥分三拱横跨江面,仿若三座赵州桥衔接而成,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三跨三拱的混凝土桥梁。1975年5月筹建,1979年元月建成通车,共投资143.5万元。大桥长315米,宽12米,荷载汽 — 13吨,拖 — 50吨。横跨浈江,东接启明路,西连风采楼,是连接韶关市区与浈江区桥梁中的一条,在日常的生活中她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伴随着韶城的发展,这座连接在浈江水面上的桥被披上了喜悦的红装,与浈江水面相互辉映,成为一道艳丽的风景。
东河大桥(又名风采桥)于1979年底建成使用,全长共361.4米,宽12米,面积4336.8平方米,是该市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桥之一,对该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韶关东河铁路桥,原名曲江大桥。旧桥址在韶关市区启明北路新建帽峰大桥东北处100米,新桥在帽峰大桥东北处50米。东河铁路桥横跨浈江,东连东河木材厂,西接帽子峰山脚。1913年动工兴建,次年因建设资金短缺,架桥工程一度中断。1920年续建后又因技术设备简陋及屡遭洪患等原因几度中断,直到1933年1月才全部竣工通车。整个过程历时20年。其工期之长,众桥中无出其右者。
1983年后衡广铁路复线动工,在旧铁路桥以北50米处兴建了铁路复线大桥,新建大桥实现了衡广复线电气化,以及南北双线通车,增加了线路运力,并且相对于原桥缩短了线路距离,1987年新桥修成后旧桥被拆除。从此,浈江河上仅剩7个桥墩遗址。
参考图片“衡广复线通车旧桥未拆除两桥对比”,下图是1987年衡广复线通车后纪念旧照,当时旧桥尚未拆除,依稀可以辨别规模,是至今为止旧桥的唯一写真(图片来自百度贴吧,感谢作者提供)
2012年,疑因修筑赣韶铁路浈江大桥运输材料问题,炸毁从北岸往南岸数起第二和第三个桥墩,现仅剩5个桥墩遗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