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

家乡区县: 阳江市阳东县

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8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公告为省级开发区,全区划分为东城和万象两大片区,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规划协调区面积33平方里。开发区地处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的交接区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开阳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和325国道贯穿全区,是广东推进西部(粤西)开发轴上的一个产业培育区,也是阳东县承接珠三角、长三角和其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热土。规划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分为以五金刀剪、塑料、电器为主的特色产业板块,以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电器机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以机械装备、汽车配件为主的产业板块,以新材料、家具为主的产业板块等四大产业能区。至2008年底,全区已开发土地800多万平方米,已建工业项目用地400多万平方米,建有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上企业100余家,超亿元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43.5亿元,占全县43.5%,工业总产值76亿元,企业就业人员3.54万人。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速再创新高,高出预期发展目标3.6个百分点,且分别高出省、市平均水平3.5个和3.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1.52万元,增长16.9%,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902美元,稳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06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0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99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增长23.5%。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29.9:42.7:27.4调整为26.4∶44.7∶28.9,第一产业下降了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7.2%和36.8%,分别拉动全县GDP增长1个百分点、10.1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

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85人/亿元,比上年下降34.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为0.5人/十万人,下降15.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84人/万辆,下降30.9%。

阳东县紧紧围绕工业化这个“龙头”,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带动、城镇带动、名牌带动”四大战略。同时借助投资总额达上千亿元的阳江核电、阳东碧桂园等一批大项目的拉动作用,力促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今日的阳东,已经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2006年,按照省有关评价结果,阳东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前10名。

阳东工业化和招商引资的步伐令人鼓舞。2004年至2006年,阳东工业总产值保持年均27.5%的增长,工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贡献率保持53%以上,拉动GDP增长保持7个百分点以上。招商引资方面,实现了从工业向农业、第三产业延伸,3年来先后引进各类项目412个,投资总额40多亿元,包括超千万元和超亿元项目42个。近两年来,阳东五金刀剪产业集群被定为全省首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省的审核,国家发改委验收核准了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的申建工作;阳东(日本)长崎科技园和香港外商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先后上马建设。

骆春妍(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