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一起领略涝河的历史与现状。
涝河,古称潦水,系古都长安八水之一。主要流域在陕西省户县境内,发源于秦岭梁的静峪脑,源出涝峪,河长43.8公里,集水面积346平方公里,(一说全长75.8公里,流域面积441平方公里[1] )年总径流12786万立米,最大流量904(1957年7月16日)秒立米,最小流量0.37秒立米。在三过村、元村十二户东北汇入渭河。
1.干流概况
涝河,发源于秦岭梁的静峪脑,源出涝峪,河长43.8公里,集水面积346平方公里,(一说全长75.8公里,流域面积441平方公里)年总径流12786万立米,最大流量904(1957年7月16日)秒立米,最小流量0.37秒立米。
河水出山经涝惠渠大坝而下,以东北流向经羊圈庄、宗家滩、辛栗村,罗什堡西,这段是卵石滩,宽约一百至三百米(在辛栗村北有栗峪河投入,在罗什堡村北有皂峪河投入),到水寨逐渐形成河槽,北流经县西关太史桥(也叫西桥)通过南河头东边转向西北,经六老庵东南,北流进入狭谷河槽,经南宁羌、涝店街中六孔桥(该桥西三孔为平板桥系周至建,东三孔系石拱桥为户县所建,1977年改修河道时被拆除),北流又经西(安)宝(鸡)公路桥,经三过村、元村十二户东北流,有原甘河(又名小青河)汇入后,向东北投入渭河。
2水文特征
涝河,总落差780米,山区集水面积346平方公里。年总流量13400万立方米,到平川后最高洪水量904立方米/秒。涝河出山后又汇纳了西至白马河,东至暴峪的12个山峪内的小河流,北流投入渭河,涝河的最大支流为甘河,甘河在山区的河长17公里,集水面积69.1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418万立方米。
3主要支流
甘河,源出甘峪沟,集水面积69.1平方公里,年总径流量2418万立米。河水出峪后,经郝家寨北流,汇入白龙沟水,杏井峪水,柳泉峪水,到东寨分为东、西甘峪河。西甘峪为主河,北流经红庵、李朱寨,过北寺与城道宫之间,经丁村南、甘河堡东,北流穿过西(安)宝(鸡)公路桥,经尹村、吕家堡与吴兆之间,过龙窝、谭家滩,东北流经东保安滩、杨家滩,到元村十二户东北投入涝河,全长30.07公里。东甘峪河分流后,经石佛寺、祖庵镇城壕,过城道宫东北与西甘峪河汇合。东甘峪河在1957年冬—1958年春,周至整修甘峪河时裁掉。1976年冬——1977年春,随着园田化的实施,对甘河进行了裁弯去险整修。在王家坊跌水以上挖河导流,跌水口以下到东寨一段旧河清淤,以下河道沿南北主干一号路西侧北行,到甘水坊东流,过丁村南,经甘河堡东穿西(安)宝(鸡)公路桥,汇入白马河,沿公路北侧东流至涝店投入涝河。新河全长20.5公里,河底宽25米,深2.5米,最大泄洪量110秒立米,共挖土石方122.7万立米,用工103.7万个。
白马河,1958年周、户两县订的新界河。源出周至小耿峪,汇户县牛角峪、山关沟水后,在蒋村以南汇流成河。经王过村、宫家堡、黄堡、大庵、东岩村西边,在神策庄西北折东经马坊、龙窝到谭家村西投入甘河古道。全河山区长1.5公里,平川长16.3公里,年径流47.6万立米。1981年冬原白马河流经东岩村西北,横跨西(安)宝(鸡)公路后,沿公路北侧东流至桥尚东南汇入甘河新道。
栗峪河,源出栗峪山中,集水面积8.4平方公里,沟长5.24公里,年总径流量273万立米,河经栗峪口村东,北流到石西堡西南投入涝河,平川河长2公里。1977年冬,石井公社动员全社人民掏淤疏河导流2.4公里,按10年设计20年校核标准开挖,底宽2米,深3米,泄洪流量25秒立米。1980年8月23日,栗峪口突遇大暴雨,中心日降水371毫米,大大超过设计标准,形成河水猛涨,泥石流随洪而下,河道填塞,河水泛滥成灾,冲毁栗峪口房屋12户二十多间,冲淹农田一百多亩。
皂峪河,位于涝峪口以东站马村东,源出皂峪沟,沟长6公里,集水面积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60万立米,出山后北流经全夏堡中间,潘家堡之东,折向西北流,在摇西堡西南投入涝河。该河年久失修,淤积严重,遇有洪水便破堤漫溢,危害很大。解放后,1956年春省水利厅修惠安防洪工程时,将该河掏淤拓宽,底宽14米,深4米,全长7.7公里,泄洪量10秒立米,彻底解决了河水泛滥之患。但由于1957年以来,户县热电厂用水冲煤灰废渣排入皂峪河,河床又逐渐淤垫,排水不畅,1981年冬县上进行了第二次清淤。
吕公河,系明时开引潭峪河水的一条旧河。现在河源系上马营西泉水汇集,北经陈兵坊、宋家庄到麦张寨之东,沿户(县)太(太平口)公路南侧西北流,在吕公寨西南与涝惠渠原东干渠相交,在涝惠渠底下设双涵洞通过后又北流,在南宅东南角投入城壕,通过北门外城壕大桥,西流投入涝河,全长6公里。1977年春将该河改由吕公寨西,铁路之东通过公路涵洞,沿铁路东侧北流,经户县火车站东北,在青羊务西与南北向排水渠相接。
界河,1958年前是周、户两县之旧界河。源出涝峪口西小峪细流(1943年此细流已被涝河西三堡六庄引水灌田),到下游涝水排退而成河,由西八十村东起,经雷家寨,鲁村、三旗、新兴、格家庄至元王村北汇入涝河。全长10公里,水流不经常,1977年掏淤整修改为排水渠。
磨河,亦称水磨河。系涝河西岸三堡六庄群众在涝河上筑堰引水灌田的一道水渠,除灌田外,群众利用渠道自发落差,修建了一些水打磨、柴磨(解放前用于磨榆树皮作制造敬神用香的一种磨子),因此叫磨河。由刘家庄起,经割耳庄投入曲抱村胡公泉水系。1960年后由于水原不稳定,沿河水磨逐渐废除。1977年进行了整修。水由陂头村东北流经新义北投入涝河,全长约八公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