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深圳、东莞凤岗,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河源、惠州、赣州、汀州、韶关、清远各县以及深圳的盐田、龙岗、石岩、观澜,东莞凤岗、清溪、樟木头,汕头潮阳、潮南、汕尾陆河,揭阳揭西,潮州饶平,广西的贺州、博白、陆川,海南儋州南丰,湖南炎陵、浏阳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客家山歌是客家[1] 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 来调剂枯燥的心情。 二是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 歌的最主要部分。 三是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态度先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 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以放任起来了。
属于自我陶醉的山歌:
食烟爱食两三筒,连妹爱连两三宗,
第一就要言语好,又要人才盖广东。
放下担子坐茶亭,敢唱山歌怕乜人。
阿歌好比诸葛亮,唔怕曹操百万兵。
属于戏谑性的山歌:
一阵雨来一阵风,看你衰鬼怕老公,
肚里心事唔敢讲,蛟子咬里(了)唔敢动。
摘茶阿妹真可怜,背囊拗得像梨圆,
茶头绕到茶尾转,几多辛苦做无钱。
衰鬼唔使紧嫌 ,你个命水还个歪。
一日三餐食唔饱,一年四季着草鞋。
属于情歌: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藤生树死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
揽树开花花揽花,阿哥揽上妹揽下,
牵起衫尾等郎揽,等郎一揽再回家。
新买扇子七寸长,一心买来送情郎,
嘱咐情郎莫跌撇,两人睡目好拨凉。
河边杨柳嫩娇娇,拿起桨板等东潮,
阿哥摇船妹泼水,船浮水面任哥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