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武鸣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有耕地面积10万公顷,盛产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甘蔗、木薯、水果以及蔬菜等农作物产品,畜禽、渔业也同步发展。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广西蔗糖生产基地县及广西木薯生产基地县。[5]
农业是武鸣区的重要经济,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民国32年(1943年),全县粮食产量为10296.4万斤,消费13092.6万斤,尚不足2796.2万斤。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195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613.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58.3%;农业总产值4950万元,比1949年增长63%。1990年粮食总产量25970.4万公斤,比1972年增长31%,农业总产值23155万元,其中农作物种植业占67.02%、林业占2.19%、牧业占19.83%、副业占9.09%、渔业占1.87%。
2010年武鸣县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林权抵押贷款2776万元,支持林业经营户1395户,林下经济产值达1.73亿元,农民林业人均收入1766元。培育壮大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1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55%。投入2038万元,发展生猪、家禽、水产等标准化养殖,全年新增各类规模养殖场480个,全县规模养殖场达2200个。[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