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芽奇兰

家乡区县: 福建省平和县

   白芽奇兰属于乌龙茶类。产于福建省平和县。相传清乾隆年间(公元1735~1795年),在平和县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于是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结果发现该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将这株茶树取名为“白芽奇兰”。制成的乌龙茶也称“白芽奇兰”。后经人们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大栽培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

   白芽奇兰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兰花香味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叶底肥软。白芽奇兰茶干嗅能闻到幽香,冲泡后兰花香更为突出,这就是白芽奇兰的特点。
相传明成化年间,开漳圣王陈元光第二十八代嫡孙陈元和在福建平和境内发现一株茶树,因芽梢呈白绿色,带有兰花香气,故名“白芽奇兰茶”。若干年以后,白芽奇兰茶成为福建平和县农业部门科技人员从地方茶树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成功的中国珍稀乌龙茶新良种。

   平和白芽奇兰茶颗粒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白芽奇兰茶很快从“藏在深闺人未识”,一跃名扬天下。如今,它已是漳州茶叶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和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永春佛手一起跻身福建五大茶叶名品行列。  在平和,白芽奇兰茶种植十万亩,年产量达八千多吨,产值五点五亿元,远销港、澳、台及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时下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白芽奇兰茶没有遇到降价和滞销问题,反而逆势旺销,今年开春以来订单应接不暇,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
由于白芽奇兰茶的产地海拔达800米,茶树病虫害少,没有使用农药。制作时采用中国传统制作工艺,既符合人们的饮茶习惯,又有健康保健作用,符合国际市场对有机茶的要求。因此,近年来,白芽奇兰茶畅销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受到国外顾客的欢迎。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福建省平和县农业局茶叶站和崎岭乡彭溪茶场于1981~1995年从当地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福建及广东东部乌龙茶茶区有栽培。1996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
    特征: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绿色,茸毛尚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39.0g。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30kg以上。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润,香气清高细长,似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福建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土壤通透性良好的苗地扦插育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双行双株种植,及时定剪3~4次。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适时分批采摘,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TIKA(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