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无为之少年强

家乡区县: 安徽省无为县

古老的无为,天映牛斗之光,地枕吴楚之气,南临长江,北濒巢湖,庄子哲学的精髓“无为”二字使她增添了些许玄妙、神奇的文化色彩。1925年,热心桑梓教育的早期共产党人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所中学,即“无为县初级中学”。1951年,升为地区重点中学,1955年又上升为省管中学。 “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以后,无为中学古木逢春,宏图大展,全校师生员工励精图治,逐步走出一条高质量、有特色、有良好校风的办学之路。2001年,学校晋升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趁教育教学改革之东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务实与创新并重,自主与和谐共存”的办学原则,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为育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向教研教改要质量,从而使学校工作得到整体推进,办出了规模,办出了特色,也办出了成绩。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为中学高考升学率连续十几年稳中有升,并有近百人次在全国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在科技创新领域,成果尤为显著,“三小”活动成为无为中学鲜明的办学特色 已有60多位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其中全国奖项11个,2004年在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技节”上,陶涛同学发明的“无声喇叭”获得两项大奖,为祖国和学校赢得了荣誉。

丰硕的办学成果。该校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力以赴地为学生的发展构筑平台,使得办学成绩较为突出。该校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以2003年的招生数和分数段来看,该校的高考成绩位列全市第一。童军赋同学以612分获我县文科状元,骆阳以683分获我市理科状元,并在全省位列第七。2007年,应届生二本以上达线人数为657人,含艺术、体育专业13人,其中一本以上300人。2013年,无为中学更是取得了漂亮的成绩单,应届在籍生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90人,占全市600分以上总人数的40%,且本科达线率位居全省第一,应届在籍生报名1131人,一本达线845人,达线率74.7%;二本达线1084人,达线率95.8%;三本达线1114人,达线率98.5%。有些学生进高一时连计划外分数线也不够,高考却达上了一本线。真正实现了优进优出,低进高出。学校还把教育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长才能。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对学生能力以及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作了极为有益的尝试。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成绩斐然,彰显了该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尚需开拓。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该校果断地做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决策,制定了建设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办学规划。但愿新一代的无中人能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共创大业,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厌倦了的配角(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