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县节日习俗

家乡区县: 廊坊市固安县

传统节令:

本县和各地一样,岁时节令均以农历月、日为标准,至今节令习俗大部未变。

正月

初一,春节(旧称元旦)。拂晓,全家老幼便起来洗漱、穿新衣、放鞭炮、祀神、祭祖。其后依次给长辈磕头拜年,再吃饺子。如今已不祀神、祭祖,有的家庭长辈也不让小辈人磕头,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一下。饺子,一般多在除夕夜包好,馅儿荤素不一,均按家庭惯例。包饺子时,一般皆留少量面、馅,取年年有余之意。吃饺子时在桌上多放些碗筷,以示新年增添人口,取人丁兴旺之意。天亮后,村中乡邻互相拜贺,俗称拜年(未婚女子例外)。有的人家年前长辈去世,要闭门守孝,上午不开门,下午再去本村亲戚家或关系较好的乡邻处拜年,俗称“拜孝年”。

初二日,旧时以羊肉馅饺子供财神。早晨,家族中所有老少男性,均到祖坟上,焚化纸钱,燃放鞭炮,叩头拜祭。之后晚辈人出村,去亲友家拜年。连续数日方止。

初五日,俗称“破五”,家家吃饺子,叫做“捏破五”,不出门拜年。

十五日,元宵节也叫灯节。晚吃元宵,夜晚各种花灯悬挂于街道两旁,一些较大的集镇村庄常于此夜放烟花、爆竹、耍龙灯,并用麻油浸捻,燃放于村郊野外,俗称“散灯花”。男女老少沿街游览,共赏灯月交辉的良宵美景。1980年以后,逢此日,县城要举办花会表演、灯展及焰火晚会等活动。

十六日,用羊肉馅饺子供财神。新婚少妇回娘家探亲,所以此日称妇女归宁期。

十九日,俗称“烟九”,此日妇女不做针线活,不洗衣服,当晚有放烟花的习俗。

二十五日,俗称“仓官(母仓)生日”,天未明,各家将灶灰圈成圆圈作囤形,内放五谷杂粮数十粒用砖盖上称打囤,取新的一年,五谷丰收、囤满仓尖之意。并让小孩在灰圈内放炮,取囤被涨崩之意。早饭吃小米干饭杂面(绿豆面)汤。

二月

初二,“二月二龙抬头”,是日妇女休息不动针线,恐扎龙眼,并灌满水缸“饮龙”。天亮前,让小孩儿用木棍敲打炕沿或枕头,意为惊走蛇、蝎、毒虫免其为害。家家用绿豆面摊煎饼吃,并给小儿理发,俗称“剃龙头”。

三月

初三日,俗称“上巳日”,为青年男女踏青日,今人仍于此日踏青。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本来清明是节气,寒食是节日,源于焚绵山纪念介子推的传说,但多将两者合而为一。此节赶在农历二月或三月,曾有“二月清明老了柳,三月清明柳不开”之说。是日,妇女休息,各家族中所有男性,不分大小,一律上坟,添新土、压挂纸、烧纸钱、放鞭炮祭奠祖先。过去大家族还吃清明会。新中国成立后,各机关团体、学校、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等集体祭扫烈士陵园或墓地。

四月

妇女拆洗被褥棉衣等以备冬季之需。

五月

初五为“端阳节”又称“端午节”,俗称“五当五儿”。旧时于门前插艾枝,贴五雷符以避灾害,为纪念屈原家家吃粽子。而今只有吃粽子习俗,其它已废。

十三日,俗传关公单刀赴会于此日,旧时境内遍布关帝庙,此日演出以关云长为主角的戏剧,以资纪念。

六月

初六日,六月六冰雹会;有的于此日晒书籍、衣物。

二十四日,“分龙兵”,如此日下雨,便说分得勤龙:丰收有望,否则降雨误期,庄稼歉收。

七月

初七日,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妇女设瓜果于葡萄架下祭织女,少女以盆盛水放于太

嘴角上扬丶继续微笑(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