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文,他是汉朝名将马援之后,他的11代祖马远封武邑郡侯,“因家焉,故今为县人也”。
说来这亦应算是一种回家。根据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后,“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赵奢封马服君,他的后代亦以“马”为姓氏——— 而当年武邑之地正属赵国。
马君起的高祖马游做过后魏大将军、益州刺史。到了马君起的曾祖马和,马家开始远离官场。“四门博士,优游万卷,沉思五车”,马和基本上成了书斋中的学者。从此马家人的官越做越小,马君起的祖父马贵隋朝时做过幽州蓟县令,父亲马海只做过“龙游乡长”,几乎跟耕读传家的农民无异。
大唐仪凤四年即公元679年,父母已故,马君起成了马家的当家人。我们不知道他有没有担任朝廷的职务,但由“夙钦地藏,早敬天经”,可断定他此时已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此时马家儿女满堂,虽不能同鼎盛时比,亦是可观,有上柱国的人家有多少呢?马家的儿子中就有上柱国,这可是最高级别的勋官,相当于正二品。
679年,东都大兴土木,“制度壮丽”;名臣狄仁杰放下一句名言:“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本立指的是恃恩用事的王本立,王本立得罪,“由是朝廷肃然”。5年前,皇帝做了天皇,皇后亦做了天后,天下太平,“法从言显,文由颂作”,生活在“冀州武邑县东昌乡龙游里”的马君起在这年春3月,决心完成一桩夙愿,为死去的父母,亦为活着的亲人的幸福——— 同时亦为崇信佛教的天皇和天后,造像。造像石料,选用了两块珍贵的凤眼石。
特别值得感谢的是马孝须和马利徵,他们分别是记文的撰者和书写者,石浮图完美亮相,同他们以及那些未留名工匠的辛勤劳动不可分啊。“……美乎纯孝,痛深膝下,悲申庭教,衣锦摧心,风枝毁貌,将酬罔极,恕镌微效”,寄托厚意的石浮图告成那一刻,他和全家人心中涌起无比的感动。
http://www.wm23.cn/jinchenyu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