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石涛

家乡区县: 全州县

形成结体上的非隶、非楷、非行、非草多姿多彩的风格石涛(1641——约1718)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号大涤子、清湘野人等,自称苦瓜和尚、济山僧、石道人。石涛是其常用号,祖籍广西桂林,僧籍全州。当和尚后法名超济、原济,亦作元济。朱若极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的第十世孙。石涛幼年时虽曾有过二段王孙生活的经历,但随着国破家亡,这种好景就很快破灭了。他成了孤儿,悲苦的行脚僧生活随之而来。这种变化但随着国破家亡,怎能不在他心灵上蒙上很深的阴影!石涛后来的好多绘画创作也是自己身世的写照和对故国家园的眷恋。石涛虽逃于禅而隐于画,但他的心并不静寂、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纵览五湖三泖(松江古有三泖湖),越烟吴月,江南名秀,搜遍匡庐、黄□、华岳诸山万千丘壑,乃至远游燕、鲁众多胜地,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于是画出了山山水水的千情万态,留下了无数精劲秀逸之致、奇气异彩横溢的作品,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武昌时期(1669年以前) 这是石涛的云游学习生活阶段。使石涛有机会不断地接触大自然,能更好地以造化为师、汲取名山大川之灵气。同时,他又把观察大白然和借鉴宋元以来优良绘画传统技法结合起来。一般来说,任何有成就的艺术家,在早期艺术实践中总离不开临摹、学习传统技法的,并要受到时风的影响:石涛也不例外。观其各图技法:山水初学黄公望,后学沈周、董其昌,人物、菊花也效法沈周,梅花则步陈洪绶。但其间也已初露“一知其法、即功于化”的变革端倪。在《山水人物花卉册》中各图题跋书体有这样几种: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在取法上,有董体、苏体、郑体、黄体。既似某家又非某家.既属某书体又不纯属某书体,能入能出。因此,石涛的书法特色是融苏轼的端重、黄庭坚的欹斜、倪瓒的雅逸、汉隶的波磔、魏碑的涩势等为一体,形成结体上的非隶、非楷、非行、非草多姿多彩的风格。

全州妹子(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