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前CEO亲述:注资阿里幕后故事3

家乡区县: 江西省靖安县

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26355981.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maomeifeng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aomeifeng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maomeifeng?source=blog

 

 

Julie M. Wulf在2010年所做的一份哈佛商学院案例分析中指出,马云研究过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方法,深受GE分散式的决策制定方法的启发。和韦尔奇一样,马云允许他的管理人员自由采取任何行动,只要能让他们的业务在该领域拔得头筹。

这大概就是我们需要的那种变革。我们准备好将雅虎在中国的运营大权给马云。

现有经验之外的所得

在雅虎展开中国业务的同时,许多美国公司也在进入中国,或者跃跃欲试。所有想要进入中国的企业都面临着相似的情形,比如不熟悉法律和风俗,遭遇一连串的商业挑战等,比如说,比起本土网站,外国社交媒体网站遭遇更大范围的封堵。根据中国的审查政策,中国的网络流量监视器——长城防火墙屏蔽了超过2600个网站。屏蔽的范围还包括国外的由用户上传内容的网站,比如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无论屏蔽这些网站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带来的影响都是相同的。

大多数原本准备进入中国的企业都犯了和雅虎相同的错误,很多在尝到失望的苦果后就此离开中国市场。

其中最有趣的“收购”战略尝试是eBay在2003年收购了易趣网,当时易趣占到网络拍卖市场近八成份额。到2005年,eBay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没有对手了——除了马云的淘宝。当时马云已经让淘宝上线来捍卫阿里巴巴的B2C业务,并且决定效仿易趣,在淘宝上可以免费展示商品。他还提供了在线聊天的功能,这样用户就可以一起谈交易并建立信任。而eBay生怕用户会借助聊天平台绕开易趣而避免付费,所以没有提供这一功能。淘宝的服务也比易趣更快,因为它的服务器都在中国。2006年底,eBay终于退出中国市场。

与之对比,谷歌最初追寻的“创建”战略和雅虎的早期做法类似。

2000年谷歌推出了由Google.com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服务器设在美国。这个网站不但速度慢,还经常被审查或关闭,使得谷歌的市场份额渐渐落后于百度。即使后来谷歌使用中文版的代码和中国境内的服务器,他们也仅仅占得三分之一的市场,而剩下的三分之二被对手百度占有。最终,当谷歌将业务搬到香港,网站在中国被屏蔽之后,谷歌在中国偃旗息鼓。但有多少是由政治气候导致的,又有多少是由运营不当导致的,很难说清。

AOL通过合伙和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但两种方法有没有成果。亚马逊2004年收购了中国的卓越网,但是没能与本土的淘宝商城或京东商城一争高下。亚马逊还推出了一项云服务和app应用商店,但是只占到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1%份额。

而像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因为政府的屏蔽和本土网站的强力竞争而无法进入中国。

最终结果:雅虎是唯一一家在中国创造大量价值的美国互联网企业。

当然,雅虎也是从失败开始的。不同之处在于,雅虎能够不断反思,从之前的尝试中学习经验。在早期阶段,我们花了大量精力分析哪些业务最适合雅虎。但是事后来看,最重要的是找到对的团队,包括一个我们信任的、与公司文化匹配的领导者,另外,还要构建一个能让本土团队自由做出运营决定的交易环境。

9年过去了,我们的合资公司经历了许多变化。比如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募集到15亿美元,这是2004年谷歌上市后全球互联网领域募集的最大笔资金。2012年初,阿里巴巴又退市了。2011年和2012年,关于支付宝所有权的框架协议都有所变更;2012年5月阿里巴巴又以70亿美元回购了雅虎的一半股份。

美国母公司如果采取运营控制,那么这些改变就不会发生。比如,阿里巴巴从没有把市场重点放在雅虎中国的产品上;阿里巴巴和雅虎合作的主要兴趣是为亏损的支付宝和淘宝募集资金,并且利用雅虎的品牌拓展阿里巴巴全球业务。这项交易的核心内容帮助马云和他的团队决定发展长期价值。雅虎可以接受这样的安排,但自己绝不会如此策划交易。

如今,阿里巴巴成为和谷歌,Facebook,twitter,腾讯一样的互联网巨头。随着2014年5月阿里巴巴签署注册声明,公司将进入美国资本市场,有望成为史上最大IPO。分析人士预计阿里巴巴的市值将超过2千亿美元。

这样,我们2005年的投入就翻了40倍。如果仍旧持有当初的40%的股份,那么雅虎的阿里巴巴股份的税前价值将达到800亿美元,或者雅虎的股价会超过78美元。即使雅虎已经出手了近半数的股份,目前以较低价格持有的23%的股份也会为公司带来巨额回报。

回头看看,我很清楚地知道这笔意外之财源自于我们拥有的才能,而此前我们并未意识到:这个结果说明了我们善于在中国寻找合适的伙伴,能够发现之前的错误。我们能够在失败之后继续爬起来,然后再次尝试。我们不停地失败,再站起来,直到找到可行方法。我们还学到如何放手,跟随市场的指引行动。最终我们获得了比想象中更好的商业伙伴关系。

Sue Decker,雅虎前总裁,哈佛商学院前入驻企业家,曾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英特尔和好市多等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茅美峰(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