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方言

家乡区县: 江门市台山市

属粤语四邑方言片,是四邑话的代表语言。某些语境下台山话就是四邑话的代名词。跟广州话差异最大的一种次方言,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在四百年前,部分福建人从福建莆田经海路迁入台山,与当地的广府人和少数南越人的后裔,以及其后移入四邑的少数客家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四邑话,也就是说,台山话是以粤语为主体,并受到客家话、闽语影响和融合的一种独特语言。这从台山话的发音和词汇可以得到佐证。分布范围

台山话(四邑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四县(市),以及鹤山的部分地区,大陆以外的华人社区(尤其是北美)。

语言特点

台山话(四邑话)是粤语各种方言中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种,与标准粤语(广州话)差异明显。差异既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

语音

和标准粤语一样,台山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在某些方面比标准粤语保留的成分更多。例如,它完整保存了四种入声,“北白伯百”四个字音调均不同(粤语中百、伯同音)。   台山话共含9个音调,参考粤语音调分别记为阴平/阴去(衣/意)、阴上(倚)、阳平(移)、阳上(以)、阳去(易)、中入(百)、阴入(北)、低阳入(伯)、高阳入(白)。采用五度标音法时,这些音调的调值分别为33、55、11、21、32、33、55、21、32。和粤语相比,调值有所改变,合并了阴平和阴去,而原来合并为中入音的低阳入则保持独立。

筱筱宁夏0(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