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马灯队点亮马灯从组织地霞岙村列队出发,敲锣打鼓来到中央山村。而此时的中央山村一改往日的寂静,灯火闪亮,爆竹声声,下山居住了的年轻一代村民都赶回老家,家家户户摆好香案祭品,点燃稻草蜡烛,迎接马灯队的到来。
马灯队由11名穿着古装戏服的孩童组成,他们年龄都在十一二岁左右。一名举着“鱼形灯”的马童带路,后面跟着8匹“马”,就是8名孩,每人身前绑着用蔑扎纸糊的马头,背后绑着蔑扎布包的马身,人居中间,手执马鞭,走起来就像骑马一样。据长者介绍,头戴凤冠、“骑”着“红头马”的是“正宫娘娘”,其后跟着手举符幡灯的“侍卫”和穿黄袍“骑”“黄头马”的“国舅”, 6名“骑”着“白头马”的小将跟随其后,最后又是一名举着“鱼形灯”的马童压阵。这就是所谓的“马头军”。
“马头军”挨家挨户巡回表演“跑马灯”。每到一家道坦,11名孩童和着鼓乐节拍,表演各种队形的舞蹈,展现古代战场的风云突变,寓意驱邪祈福、保民安康。队形表演后,两名马童开始表演“遛马”。最后,马灯队围成一圈,三四名大人站在中间,一边走一边用永嘉方言说唱。唱的都是工整的七字唱词,内容有《十二古人》、《十条手巾》、《十二采茶》、《温州景》等流传久远的民间歌谣。每次结束一户人家的表演后,马灯表演的孩童们都会脱下头冠,解下马灯,坐在一旁拼命地吃零食补充能量。装扮“正宫娘娘”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男孩,名叫吕豪翔,来自桥下镇六岙村,他是从去年开始跑马灯的。在他脱下凤冠的时候,记者上前问他跑马灯累不累,他一边喘着气,一边回答:“累!昨晚是今年第一天开始跑,跑到了凌晨两点,今天还可能要通宵。这样的活动要持续到正月十六。”“是你爸妈叫你参加跑马灯活动的,还是你自己要来的?”“我自己要参加的。”“这么累,你还为什么要参加呢?”“因为好玩,也很有成就感。能传承村里的传统习俗,感到很欣慰。”不等记者再次提问,吕豪翔就跑去他妈那里拿水喝了。也有表演者的家长表示,让孩子学习跑马灯,是想让他们在寒假里有更多的社会体验,而不要沉迷于电脑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