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商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洛河北岸的尸乡沟村一带,北依邙山、南临洛河、西距汉魏洛阳故城10公里、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6公里,这一带自古就是交通要道。自发现至今,考古工作者已进行了二十多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现已证实该城址大体为长方形,南北长1700多米、东西宽1200多米,范围与二里头遗址相仿,较郑州商城略小。除南面城墙已被洛河改道冲毁外,其它三面城墙遗址都基本保存完整。
经过多年的勘察、发掘,迄今探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
大城城垣西南两面较直,北垣东段向东南斜收,为避开城址东南一个陂池,东垣中段偏南部位的墙体又向西南折收,使城址平面略呈刀形。城墙南北最长1700余米,东西最宽1200余米,南端仅宽740米。可确认的城门有5座;北垣近中部1座,东、西垣对应部位各2座。
小城位于大城西南部,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740米。墙宽6~7米。其南墙、西墙和东墙的南段同大城城墙重合,大城西墙北段、北城墙全部、东城墙的大部则为新建。
宫城位于小城纵向轴线偏南部位,面积约4万平方米,四周有宽约2米的宫墙。宫殿建筑群密集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现已发掘的有4号、5号、6号、2号、7号等宫殿建筑。
偃师商城经考古工作者十几年的调查和发掘,结合文献资料,确定其为商城西亳。该城是在初期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小城南北1100米、宽740米,城内街道纵横,王城、府库、兵营以及城门建筑林立,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布局严谨、内涵丰富、保存完好的古代都城遗址。经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多学科交叉研究确认,该城址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即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商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其年代约为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四世纪,并把城址内的小城定为考古学上夏商年代分界的“界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