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隶属于保山市,其名始于《旧唐书》,自西汉起几经更迭,1913年设腾冲县。
腾冲县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1]
截至2013年,腾冲县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辖11镇7乡,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种民族。[2]
腾冲县主要旅游景区有火山群国家公园、叠水河瀑布、北海湿地保护区、国殇墓园、艾思奇故居等。
汉时,腾冲属于乘象国“滇越”。
三国时,腾冲属盘越国。
隋唐时,腾冲属藤越国。
南诏时,属藤越国,为南诏属国,在永昌节度辖下。
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大理国初期,沿袭南诏建制。至太中国时(高相国专权时期),将永昌节度所辖地域分为两片,在怒江以东设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设立腾冲府,由高泰贤、高泰运分别治理。[3]
腾冲县区位图(深红色处)
腾冲县区位图(深红色处)
元朝,在腾越大地上分别设立过藤越州、藤越县、腾越府。
明时,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管到西双版纳、老挝。
清时,设腾越卫、腾越州、腾越厅。清朝初期,置腾越卫;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腾越卫为腾越州;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升为直隶厅(设腾越直隶同知,属迤西道);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为厅(腾越厅)。腾越厅领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盏达、陇川、勐卯、户撒、腊撒。[3]
民国,1912年在腾冲设腾冲府,1913年改设腾冲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2月,成立腾冲县人民政府,属保山专区。1956年4月,腾冲县随保山专区并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腾冲县随保山专区从德宏州内分出。1971年1月,保山专区改为保山地区,腾冲县属保山地区。保山地区改为保山市后,腾冲县属保山市。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西邻缅甸,地处东经98°05'-98°45'、北纬24°38'-25°52'之间,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昆明60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2]
地质地貌
腾冲县政府楼
腾冲县政府楼
腾冲县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交接的地方,地质史年代发生过激烈的火山运动。正是由于两个大陆的漂移碰撞,使腾冲成为世界罕见并且是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区。方圆1000平方公里,有99座火山,88处温泉。有火山堰塞湖湿地—北海湿地、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低温温泉暗河—坝派巨泉和热海高温温泉、黑鱼河等地质奇观。
腾冲县境内多高山,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其中,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组成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区(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6%,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4%。
气候特征
腾冲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4.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干、湿区的分界线。[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