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香山寺

家乡区县: 平顶山市新华区

     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末期,大约在汉灵帝光和年间,比白马寺晚约百余年,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战乱的影响,屡毁屡建。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文革时尽遭破坏,僧人被赶走,殿堂被拆毁,如今的香山寺建筑群除千年宝塔和十几通古碑外,都是文革后依靠民间力量和政府支持逐步恢复起来的。

   在观音大士塔下的券洞内,立着一通千年古碑,这就是被誉为“三绝碑”的《大悲菩萨传碑》 。它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有力地确立和奠定了平顶山香山寺作为观音“根”文化性质的历史位。就版本来说,是当世有关观音身世的源头之本,一切关于观音的历史研究都无法绕开它的存在。该碑是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所立,由唐代高僧道宣口授(其弟子义常记述),汝州知州蒋之奇色,北宋重臣被后世誉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书丹,立于观音大士塔下券洞内。碑高于2.22米,宽1.46米,楷书,49行,行7字。 《大悲菩萨传》碑文,依据道宣天人对话,阐述妙庄王之女妙善铁心向佛,苦心励志,舍身救父,最终涅盘道化千手观音的宿世因缘。该碑所叙观音证道于香山这一佛缘史实确立了香山寺作为汉化观音原生地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该碑也是唐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妙善观音证道于香山的范本和根据,是关于观音证道原生地的最权威文本。它历史最早,规格最高,具有碑传文物无可争辨的说服力。它也是杭州天竺寺《大悲观音传》碑的源本和母碑。1986年该碑及塔一起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76年,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平顶山宝丰县文物部门将《大悲菩萨传碑》拓片送往英国展出。优越的宗教文化环境折叠编辑本段在《大悲菩萨传碑》中,天神告诉道宣律师:“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惟香山因缘最胜”,“嵩岳之南二百里,三山并列,中为  香山,即菩萨证道之地”。为什么观音会把平顶山香山作为降迹之地,这和香山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很有关系。 两汉之际,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永平十年(67),白马驮经,落脚都城洛阳,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寺,因称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寺,自此佛寺迅速向外传播。其特点是以洛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平顶山香山时属颍川郡父城县,这里是南通荆襄、北达洛阳的宛洛古道必经之地,可以说,平顶山香山处于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区域。作为都城近畿近水楼台先得月。

    平顶山香山还有优美的自然环境。香山山峰处于山峦起伏的巴山山脉上,山祖昆仑,脉发秦岭,来势浩大,宛如伏龙。其东有大龙山,西有小龙山,三山并列,呈二龙戏珠之势。香山山峰圆润,形势幽美,酷似天竺香山。又沙河与汝水双澄于南北,前眺低岭,其势开阔,前方水库,宛若明珠。

简单爱(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