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内画是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是汉族独有的民间工艺。主要分布在河北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由于衡水内画艺术独树一帜,被文化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冀派内画的艺术特点是风格多样、布局巧妙、立意深远、造型准确、精皴细染、色彩典雅,不仅有以国画色为主的国画类型画种,而且还有国画色和油画色结合的表现手法,摹拟多类型多画种的各种画面效果。冀派内画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冀派内画"的风格可概括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
内画是汉族特有的传统工艺,与鼻烟、鼻烟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鼻烟是将烟草精工泡制并混入香草、香料花露研制成赫黄色粉末 有"消寒辟疫"之功效,在明朝万历年间有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以贡品传入中国。到清代,这种宫廷用品已传入民间,出现"人人相见递烟壶"的习俗,人们嗜好鼻烟,并且"争羡收藏器皿",这种习俗促使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1696年,极好鼻烟的康熙帝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设工大臣和外国使臣。
鼻烟壶成为八旗子弟夸耀地位、身份的象征之一。乾隆年间,鼻烟壶制作由料器(玻璃)、瓷器发展到象牙、琥珀、珊瑚、玛瑙、水晶、竹根等等。咸丰年间《鼻烟歌》中写到"凤凰鸾鹤擐 雀凫,麒麟狮象蛟龙鱼。仙山楼阁烟云嘘,泉石卉木蛙蜢俱。"鼻烟壶从选料、工艺制作、修饰装潢已无所不俱,其材质涵盖金属、玉、石、陶器、料器、有机物六大类,工艺内容包括了传统的写、画、雕、刻、镂、錾、烧、焊、凿、磨、镶、嵌、铸、错、粘、漆及模压技术,鼻烟壶成为清代工艺美术的缩影,被后世称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饮誉世界。
乾隆末年,内画鼻烟壶诞生。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使鼻烟壶工艺达到精美绝伦的水平,被世界称为"不可思议、鬼斧神工"的艺术。1968年,各国收藏家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专家们将中国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
京派最早起源于乾隆年间,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内画大师,如:晚清和民国初年擅长人 物的马少宣、孙星五、叶仲三父子,擅画山水花鸟的周乐元、丁二仲、自怡子等不下十几位。京派现代的代表人物是刘守本。京派保持了"叶派"的传统技法和画风,用竹、柳钩笔作画,画风古朴、笔法刚劲清雅绚丽,着色饱满圆润。
光绪年间,山东老艺人毕容九将内画艺术带回博山,经过近百年发展,形成了"鲁派"。该派不但改进了内画染料,而且改革了内画工具,以竹、柳毛笔做画,形成了画面丰满,线条纤细、飘逸流畅的鲁派特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