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立初级中学的创立(1929—1942年)
早于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昭广两县即提出创办“联立中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政府又提出开办“昭广联立中学校”,后均因经费迟迟不能兑现,未能落实。民国十三年(1924年),县人曾倡办广、昭、剑三县联立初中,因未得剑阁同意不成。民国十五年(1926年),广元教育局长雷秉铎(又名雷振之)奉令筹办中学,又因经费阻滞而落空。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学人张诚(又名张梓厚)再次组织筹备,仍因经费无着未能实现。直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教育局长王钟翼改组委员会,确定以粮税附加和生产捐两项为开办经费,终于促成,校名定为“广元县立初级中学校”,并于次年正式招生开学。自此,广元县立中学始诞生。
该校创办初期,第一年规模很小,仅有初中班2个,另附设师范班(一年制)1个,计有学生70余人、教职工lO余人;第二、三年有所发展,有初中班4个、师范班2个,学生达150余人。校址在老城东侧凤凰山麓旧文庙内(今长城宾馆附近)。首任校长高长贵(字颜璞)、教务长王钦功、总务长袁荐章,均系旺苍人;所聘教师,大多是县长张年在新都的旧学老师和同学,广元仅有白汉山、苏见龙、张汉卿、李桃等(特别值得提到的是,1932年秋曾一度来校任教的英语教师傅晓荩,又名傅钟,离校后即加入红军。解放后,1955年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首届学生,据查有苏廷钺、余子云、雷世煦、欧文麟、何大模、边德辉、周大祥、苏家骏等。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红军入川,时任教育局长兼校长彭鑫弃职外逃,致使学校停办。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县内热心教育人士呈请县政府恢复县立初级中学,后奉省府令改办为“广元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址设在老城北街旧考棚),内附设初中部,简称“简师附中”。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因日寇空袭紧急,简师校迁往大石场三圣宫。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简师附中”开始招生,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共招收4个初中班,计有学生200余人。其中,初三班(即初四五级春季班)及初四班(即初四六级春季班)尚未毕业,便纳入后来在下西坝新创办的“广元县立中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