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民俗文化节

家乡区县: 浚县

浚县庙会即“浚县正月古庙会”,是河南省浚县的大型民间传统集体活动,活动贯穿于每年的整个农历正月,一直到二月都熙熙不散,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被外国国人称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庙会荣誉

200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7年,“浚县古庙会”和“浚县民间社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

 

庙会历史

浚县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与山东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华北地区四大庙会。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由此形成,只是规模较小,人数也少。随着浚县城千余年的发展变迁,庙会规模也逐渐扩大,到明代形成了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基本规模。如今,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长达一个月,会期长,规模大,保持着明清特色,吸引着晋冀鲁鄂皖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的数百万香客游人。每天从周边各地来这里观光游览者多达几万人,高峰期有30多万人。

 

庙会特色

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浚县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庙会充分展示浚县以村镇为单位的民间的民俗表演节目,表演的队伍穿过县城到会场从大伾东山大佛到浮丘西山的云霞仙子延绵近十里。各地前来赶庙会的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那里的民俗表演具有自己的特色,有许多古装戏是根据古代的典故演义而来,有些传统节目据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庙会上三层人叠起的高跷、太师椅上高空翻滚的舞狮、盘鼓、秧歌、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为强力打造浚县正月古庙会品牌,壮大旅游经济规模,今年浚县县委、县政府以“逛正月庙会、拜浚县大佛、过传统大年、赏中原民俗”为主题,举办了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中原民间工艺精品展、祈福大法会、元宵节吉祥灯会、中原民俗文化研讨会等10项内容深受群众欢迎。浚县庙会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

 

每年正月初一开始,历时一个月的浚县大伾、浮丘两山庙会盛大开幕。活动高潮为初九到东山即大伾山,和十六到南山即浮丘山,正月十六是古庙会的最高潮,这一天民间社火队及一些艺术表演团体在两山之间走高跷、耍狮子、舞龙、跑旱船、放火铳、耍杂技、唱戏曲,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形成一道十分亮丽的中原文化景观。届时商家赶集,人流如潮,是观瞻豫北一带纯朴民风民俗的绝好机会。

 

大伾山古庙会

浚县古庙会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之称,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在河南民俗经典、首批河南“老字号”、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保护名录(公示名录)中,大伾山古庙会被列入“河南民俗经典”公示名单。大伾山庙会因会期长,规模大,庙会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每年的正月,都会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光临古庙会,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周围地区宗教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因而正月古庙会声势浩大,长达月余,日客流量逾20万人。

 

从南山上看 大伾山及伾浮路,

 

虽是初五,但已经是人头攒动.

 

儿时熟悉的红缨枪 大刀,大人去赶庙会,给孩子带回的往往是这个,这次在庙会发现卖的已经很少了,

 

孩子们现在已经被灰太狼 奥特曼 电动玩具吸引了。

 

饸饹面,郏县的最有名,但在浚县古庙会上,有几家是连着的卖的,“杠杆原理”现场挤压,生意还挺不错的。

 

饸饹面,古称河漏,又称活络,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延.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子馍 听过的人不多 吃过的人好像更不多,“子” 就是石子,因锅里放的就是磨平的圆形石子,馍炕好后 灌注鸡蛋 再在热石子上 炕熟,用刀切开食之,现在回到浚县,子馍也成为浚县的一种特色食品,

 

但其实 早些年,子馍盛于道口,后因浚县庙会的盛名,子馍落户于此,南关外大街和伾浮路口常年有两家营业,已经随时可以吃到了。

 

南山 老奶大殿门口的雕像,已经被众多的香客摸的滑溜溜的了

shuaione123(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