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申江服务导报》报道,老一辈的上海人最大的爱好之一是:“白相”城隍庙,品尝老庙小吃则是“白相”的重点节目。即便是在今天,不管美食王国如何风云变幻,城隍庙里的素菜包、罗汉面、小馄饨、鸡鸭血汤等传统的朴素小吃仍然具有高昂的魅力指数。不久前,几家百年老店重新装修焕然一新,洁净、时尚的就餐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招牌点心、人气菜肴保留自不必说,各家餐厅还纷纷推出优惠套餐以庆老店新开。
老店新开之松月楼
“素食养生主义”的理想国
不管是在城隍庙一带,还是在全上海人的心目中,松月楼的影响力都是响当当的。它的全称是“春风松月楼”,据说来源于“春风和煦能容物,松月清幽不染尘”这副对联,听上去颇有些清风雅士的味道。
春风松月楼创始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是上海最老的一家净素菜馆,原业主从小学做素食,精于烹饪。多年来,春风松月楼奉行“素食养生,裨益众生”,以及“常年净素,荤不入内”的守则,倡导环保、健康、美味的吃素理念。其独特而别具风味的素食系列,更是融合了宫廷素菜的精巧、民间素食的天然、寺庙素食的纯正,颇具诗情、景逸、禅味、时尚、健康的素食文化,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饮食大油大腻的现代人而言,一周里选出一天落脚在松月楼,品品茶,吃吃素,清清肠胃,再撇开一些繁杂的欲望和烦恼,实在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
面食:化平凡为传奇
在松月楼的点心中,素菜包是最传奇的一个成员,是著名的中华名小吃。每次路过这里都想打包几个包子回家,但得偿所愿的时候不多,因为这里每天都排起长队,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据说其日销量可达上万只。
没有品尝过的人或许会奇怪:包子嘛,普普通通的面食,做工也不复杂,有什么稀奇?不过,品尝之后,你就会知道包子和包子的区别。松月楼的菜包皮薄,甚至能映得出里面的菜馅。皮虽软但不粘,Q感十足。掰开后,一股麻油香味扑来。里面馅料丰富,青菜颜色仍是翠绿,毫不泛黄,豆腐干新鲜洁白,香菇木耳纯黑。你会感叹:原来包子也能做到如此境界。
此外,松月楼的系列素面也是绝活儿。面滑劲道,汤鲜香,交头各具特色。海棠糕做法地道,光是看着老师傅在那烘糕,都是一种享受。海棠糕最上面一层脆脆的、焦焦的,吃起来很香。里面的豆沙馅软糯可口,甜而不腻,趁热吃最好。
素肴:象形仿荤菜
别认为松月楼只善做素包、素面、素月饼等面点,其实,他家的中式传统菜肴也非常闻名。虽全部是素菜,但餐桌上却全无单调之感,原因除了其在素食原料中选材广泛外,还因为老店采用了素材荤做的方式。它主打象形仿荤菜,把豆制品、菌菇等食材经过精心设计料理,做成荤菜造型,精巧程度能以假乱真。但是,食材本身的真实味道又不会被抹杀,非常健康。
比如黑椒牛排这道菜中的牛排,其实是选用优质大豆蛋白制成,配以胡萝卜、西芹,用西菜的烹调工艺制作。“肉质”香嫩、黑椒汁口味纯正。菜心蟹黄油也是松月楼的传统经典素菜,选用香菇、冬笋、胡萝卜、姜汁等原料炒制。蟹味浓、肥而不腻,配以小菜心,橙绿相间,色泽靓丽。
新推缤纷套餐
4月26日至5月25日(节假日除外),松月楼推出218元(原价308元)的4-5人全素套餐,包括:黑椒牛排、菜心蟹黄油、八宝辣酱、松月乳腐肉、糟溜鱼片、蚝油生菜、金牌面筋面、特色菜包、龙井或菊花茶一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