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流行一首革命民谚:“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半枪闹革命,打倒土豪为人民。”
说起这“两条半枪”,倒也十分有趣。1926年冬,200多个贫苦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漆工镇暴动”, 他们手执大刀、梭标、鸟铳,甚至是扛着锄头、扁担冲向漆工镇警察派出所,砸毁了派出所的牌子,占据了派出所。这次暴动一共缴获3条枪,一条“双套筒”,一条“汉阳造”,一条“九毛瑟枪”。“九毛瑟枪”因没有退子钩,又被裁去半截,只能算是半条枪。27岁的方志敏就把这半截枪带在身边当作防身武器。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如今众人说起秋收起义,大多会以为只是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其实,秋收起义是一个全盘暴动计划,涉及到湘、鄂、粤、赣四省。方志敏和邵式平领导的1928年弋横(指弋阳县和横峰县)起义,准确来讲应该叫做弋横秋收起义,也算是1927年秋收起义的一个延伸。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先后在全国发动了包括三大起义在内的大小起义200多次。遗憾的是,这些起义都以失败告终。比如周恩来、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目标是从南昌一直打到广州去,然后进行第二次北伐。结果革命队伍出了南昌城市,到了广东三河即宣告失败,打得四散;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准确来讲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目标在于打长沙,从安源、浏阳这一带攻下长沙之后建立苏维埃政权,一星期后宣告失败,5000人的起义部队只剩下1500人。叶剑英、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干脆谋取直接在城市起义并建立政权,三天后失败。
方志敏和邵世平领导的弋横秋收起义,同样受到了挫折。然而出彩的是,这支起义队伍随后及时转入了游击战争,并随着日后的发展,建立了著名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甚至成立了弋横苏维埃政权。方志敏以武装割据作为战略依托,保存了自己的革命力量,为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创造了条件。加上方志敏和邵式平等领导人经营有方,根据地随后发展到福建、浙江、江西各省,称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这同时,全国范围内的起义过后也建立了其他一些根据地。做得最突出的当然还数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对于方志敏和邵式平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评价相当高,他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与自己“朱毛式”的革命根据地和同时期赣南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并驾齐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