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部分历史人物和著名人物
向忠发(1880--1931),城隍镇人,原名中发。早年在汉阳兵工厂做学徒工。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汉冶萍公司总工会副委员长、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工人部部长、武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湖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在中共四大、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在中共六大和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总书记。同年在共产国际第九次扩大会议上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931年6月22日在上海被捕叛变,24日在龙华监狱被国民党政府枪杀。
王平章(1901--1933),庙头镇人。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6月中旬,同50多名回县的旅省、旅京、旅沪学生聚集县城,组织反帝游行示威活动。1927年1月出任武昌县农民协会委员长。1929年9月被派到鄂豫边区工作,先后担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组织部长,鄂豫皖特委常委、宣传部长,皖西北特委常委、军事委员会主席,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长,皖西北特委书记,鄂豫皖省委委员,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等职。1933年3月26日,红二十八军与敌二二四旅在双河山遭遇,28日午后,王率特务营进入银山畈阵时,不幸牺牲。
徐宝珊(1903--1935),城隍镇人。1923年考入武汉中学。1926年春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受训,同年7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部队作战略转移时,徐宝珊因患病由广东汕头返回武汉。1928年7月起,先后任中共川云应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委宣传部长,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豫皖省委常委,鄂东北特委书记,鄂豫皖省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34年11月,徐宝珊带病率红二十五军作战略转移,开辟鄂豫陕新苏区。1935年4月当选为鄂豫陕省委书记。5月9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陕西省龙驹寨(今团凤县城),终年32岁。
魏人镜(1906--1928),马口镇人。1922年春,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经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魏人镜同王平章、刘子谷等人组织“反帝后援会”,领导汉川的反帝爱国斗争。8月,在担山(今庙头)全人小学成立中共汉川特别支部,当选为特支委员,分管宣传工作。1927年5月调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秘书。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在武汉坚持地下工作,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共武昌市委书记、湖北省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等职。1928年3月,魏人镜在武昌豹子澥地区开展春荒斗争时不幸被捕。3月17日在武胜门外螃蟹甲英勇就义,时年22岁。
罗四维(1893--1930),杨林沟镇人。1926年在当地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汉川县委委员,川阳临时县委委员,川云应临时县委委员,汉川临时中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汉川中心县委书记。1930年5月8日,罗四维在去武汉参加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时不幸被捕,1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时年37岁。
程棣华(1907--1931),城隍镇人。1923年保送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回乡参加王平章、刘子谷等人领导的反帝爱国斗争,捣毁英美烟草公司在汉川的代销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程棣华任汉川县共青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1927年5月任中共汉川县委副书记。1928年后,任中共川阳临时县委书记、川云应临时县委书记。1930年5月任中共汉川中心县委书记。1931年6月,程棣华在沔阳西流河召开群众大会时,因反水分子破坏,惨遭杀害,时年24岁。
何羽道(1882--1928),南河乡人。1921年,何积极参加驱除军阀王占元的运动。在此前后,他结识了董必武、陈潭秋。在他们的影响下,何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25年,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改组,经吴德峰介绍,何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到省党部工作。不久,担任省党部执行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4日,在汉口济生堂三马路英勇就义。
徐全直(1902--1934),女,杨林沟镇人。1918年考入湖北女师学习,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当选为湖北省妇协执行委员兼交际部副部长。1933年4月26日清晨,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34年2月1日凌晨,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尹先炳(1915--1983),田二河镇人。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冀西游击区副司令员,一二九师十一旅旅长兼太行一分区司令员,冀鲁豫湖西分区司令员等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队二旅旅长、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军长等职。参加平汉、陇海、定陶、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重大战役,以出色的指挥才能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军长,在实践中探索多兵种作战的指挥经验,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83年2月10日病逝。
万振西(1914--2006),里潭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十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第三支队营长、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三十五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二十团团长、皖南军区军政干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皖南军区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享受副兵团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6年9月12日在杭州病逝。
唐金龙(1912--1967),垌塚镇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第七师十九团排长,红二方面军第五师十五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独立第二旅四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师长,三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战车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67年逝世。
此外,汉川还有刘清明、陈文彪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颜青云于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严文井(1915--2005),马口镇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高级中学。1938年5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1938年底调到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任教。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副主编、主编,作家出版社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亚非作家会议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83年出版《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多篇文章被收编于中学课本。2005年7月20日在北京病逝。
胡沙(1922.1--2005.4),马口镇人,原名徐茂廷。抗日战争时期,在张瑞芳等人主持的“重庆怒吼剧社”当社员,同赵丹、白扬、张瑞芳、魏鹤龄、吴茵等同台演出《全民总动员》等剧目。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现代剧研究会负责人、北京市文联委员、北京市剧协副主席、中国评剧院院长、北京戏剧研究所所长和《戏剧评说》主编。写出了《评剧简史》一书。2005年4月6日逝世。
宋扬(1918--2004),马口镇人,原名宋子秋。1938年毕业于黄冈仓子埠正源中学,后考入国民政府武汉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1944年,创作出一生中最有影响的《读书郎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长沙工人文工团团长、湖北省文化局创作室主任兼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歌曲》编辑部副主编。晚年在中国艺术研究所从事歌曲创作理论研究,写了《试谈八十年代初期的抒情歌曲》、《歌唱伟大的社会变革》等多篇创作评论文章。2004年10月逝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