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生态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文明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趋完善。
——生态文化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撑更加有力。
关键词一:空间格局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保护好明月山山脉、黄草山山脉等自然山体生态屏障圈,建设长江、龙溪河、桃花溪、御临河、长寿湖和大洪湖等水系生态涵养带和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体的绿廊系统,形成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整体架构。保护好长寿湖、菩提山、大洪湖、楠木院森林公园和2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留永久生态空间。
关键词二:产业布局
《意见》提出,要围绕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发展,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引进产业关联度强、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项目,积极淘汰和化解落后过剩产能,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按照“极点带动、轴线拉动、片区推进”的发展模式,优化形成“一核一带两翼”产业布局。依托长寿经开区,形成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支撑,以街镇工业走廊为配套,以发展现代农业种养区的北翼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区的东北翼、西翼为新增长极,全力推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通过建设4万亩森林公园将人居主城和工业区分隔,形成生态隔离带,净化城市空气。以“1 5 2”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推进现代粮食生产园区二期和三峡移民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三个百亿级旅游景区保护性开发,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道路。
关键词三:“六大行动”
《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清新、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六大行动”,建立完善次级河流流域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预案,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未批先建的大气污染违法建设项目;加快完成长化厂整体搬迁。
——加强水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城区、园区和场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和二、三级配套管网,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实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农村垃圾收运系统,落实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收集、转运、综合利用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区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城市和农村垃圾收集率分别达到100%和85%,处置率达到100%。深化巩固桃花河污染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完成桃花河、龙溪河、御临河、晏家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改善辖区次级河流水环境质量。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完善环境卫生质量网格化管理体系和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严守环境容量底线不动摇,贯彻落实《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生态红线为基础,优化调整畜禽养殖“三区划分”,科学制定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污染防治规划,以地定畜适度推广规模养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村沼气池和清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城市规划布局管理和环境准入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新污染源产生。大力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活动。加强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加强交通噪声源头控制,加快低噪声柔性路面改造,扩大禁鸣区范围。实施新建商品住宅适应性评价和声环境公示制度,严格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开展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机动车违章鸣号、文化娱乐场所、小型加工企业和广场坝坝舞等噪声污染整治。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以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菩提山旅游景区、楠木院森林公园和牛心山生态隔离带等为主导,加强林业、旅游等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森林林相,积极防治有害生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综合治理。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做好矿山生态恢复、生态种植等工作。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构建气象、地质、水利、地震、林业等防灾减灾与生态环境风险应急处置一体的防控体系,实现对全区生态环境全覆盖防控和监管。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长寿经开区和街镇工业走廊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建立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与整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园区——企业”四级应急管理和污染事故联防联控体系建设。
关键词四:严格执法
《意见》提出,以推进依法治区为主线,以实施新《环保法》为契机,加强普法宣传,推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加大生态执法力度。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生态文明行政执法体制。
——强化生态司法保护。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善环境违法案件移送机制,推进环境资源案件专业化审理;强化环境保护犯罪侦查,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犯罪行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者赔偿制度;依法推进环境公益诉讼,提升生态环境法律援助水平;引导群众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环境纠纷,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强化生态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法制宣传教育。
——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推进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加强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定期公布评定结果和违法者名单。推进环境决策、环境监督及环境影响评价等重点领域公众参与。
——健全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督查考核办法和奖励处罚机制,适当增加权重。
关键词五:市场机制
——完善投入激励机制。
——引入市场化机制。
——落实环境经济政策。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关键词六:生态文化
《意见》提出,要通过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倡导全民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区域特色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等方面入手,健全生态文明宣教网络、倡导全民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区域特色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营造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