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历史沿革

家乡区县: 贵州省金沙县

一、历史沿革

民国30年(1941)2-4月,金沙县治筹备处将黔西县划归的56乡(镇)缩编为27乡(镇),大定县划归的6乡(镇)编为4个乡,遵义县划归的3乡编为2个乡,全县共33乡(镇),分隶4个区。7月1日成立金沙县。隶贵州省政府,间隶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公署(毕节)。冬,将33乡(镇)缩编为1镇17乡201保。1949年12月15日,金沙解放,金沙县隶贵州省毕节地(专)区。1950年元旦节,金沙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设5个区人民政府,管辖原2镇16乡163保。1991年,根据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金沙县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撤销区级建制,合并乡镇升格为区级机构,全县共建为26乡(镇),其中:民族乡7个(石场苗族彝族乡、马路彝族苗族乡、太平彝族苗族、箐门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新化苗族彝族满族乡),镇6个(城关镇、岩孔镇、禹谟镇、安底镇、沙土镇、清池镇),乡13个(西洛乡、平坝乡、桂花乡、龙坝乡、茶园乡、岚头乡、木孔乡、源村乡、官田乡、后山乡、长坝乡、化觉乡、高坪乡)。新建制从1992年起开始运行。

二、文化遗产

(一)石灵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石灵山在石场乡西南隅,1989年,省博物馆考古部王新金、蔡回阳在该穴采集到石片20余件、砾石砍砸器2件,哺乳动物熊、鹿、猴、猪化石数十件,亦有少量烧骨化石,陶制器皿碎片,经认定,至少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二)水井坎古煤窑址
水井坎古煤窑址在石场乡北隅,占地300平方米。兴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4),盛于清初,采煤道用料石券窑门,呈拱形。券门高1.60米,宽1.40米。内置杂木支架,续采数十年之久。清康熙初年(1662),因地下水暴发,淹为一石涸之井。今窖洞前为一片黑色土壤,表土下有大量荒块堆积。

(三)花尖营古营盘遗址
位于金沙、黔西、修文三县交界的花尖营山顶,其山陡峭险峻,东、南、西三面环山。康熙年间(1662-1722),吴三桂平水西时,屯兵对岸郭家二屯岩,时为安宣慰以山势险要,即派兵在此垒墙垣、筑石门,建造营盘把守,以遏吴兵。现存石卷门仍十分坚固。洞门高2.70米,宽1.40米,营盘西南侧残存石垒墙垣数段,全长50余米,厚、高均有1米左右。营盘中山顶凹处,有一洞穴,为安宣慰坐阵指挥处。1987年文物普查中,在穴松土灰内采集到借据、收据、兵器、花鞋等实物数件。

(四)大石桥古城垣遗址
城垣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用石礅、石块筑造墙总长3公里,高1.50米至3米不等,厚1米余,位于禹谟镇新民境。

为了60分(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