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不变的美味
从踏入大足区三驱镇的那一刻,就完全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兴隆街沿路都只有低矮的民居,作为镇里的主街,这里是当地人们眼中最繁华的一条街,平常闲逛、喝茶唠嗑、享受美食……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似乎一切都不会变,就连街边那家三驱甜粑在历经80多年后,依然叫卖着。凌晨4点,小镇的人们还在安睡,李道勇夫妇就已起床。将打好的米浆和成团,放在竹编蒸笼里,旺火蒸约一个小时,将面团取出,此时,满屋弥漫面香气。在面团上加入红糖耐心揉捏,每一处都必须裹上红糖,此时时针已指向早上7点。一切准备就绪后,夫妇二人骑着三轮车,来到镇中心出摊。8点过,热闹起来的小镇迎来第一拨顾客,在红糖面团内加上一勺用芝麻、核桃等和好的馅料,下锅开烙,当糖饼两面酥黄后,包的馅也在里面化开了,咬上一口,外脆内甜,满口留香。
■1930年一个炉灶、一张小桌,当包好馅料的面团在油中吱吱作响时,诱人香味就飘了出来,这便是李道勇的甜粑摊位。时光回溯到80多年前,大约是在1930年,他的叔公李松柏最初在这条街上现炸现卖甜粑。这种口味独特的甜粑常常引来人们排长队购买,到了赶场天,周边的乡镇居民聚集在此,几乎每人都要买几个甜粑走,但是李松柏只摆了三年就“退休”了。
■1982年李道勇的父亲李锡儒延续了父辈的手艺,又在街上摆起了甜粑。27岁的钱芳是位甜粑粉丝,1982年,还是幼童的她为了吃甜粑,竟干出过偷家里钱的荒唐事。
■如今
“三驱甜粑”是三驱镇居民给取的名字,而这个甜粑现在也只能在三驱镇才能买到,常常有人慕名开车来买。“这么好吃的东西,咋不开分店呀?”经常有顾客这样抱怨,但在44岁的李道勇心里,能像父辈人一般,住在小镇上,靠手艺养家,便已足矣。他也怕,若有一天离开了小镇,就再没耐心来做甜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