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

家乡区县: 赤峰市元宝山区

水利建设

2002年,赤峰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4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7.06万;完成水保治理面积214.91万亩,其中水平梯田47.46万亩;解决人饮水9.8万人,畜饮水19.87万头(只);完成鲜鱼产量7337 吨。赤峰市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全区水利工作第三名,5个旗县在自治区2002年度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评比中获奖,林西县为一等奖,宁城县为二等奖,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敖汉旗为三等奖,赤峰市的获奖数和获奖金额在全区名列前茅。

2002年,解决人饮水9.8万人,牲畜饮水19.87万头(只)。建设人畜饮水工程224处。

生态建设

全市共完成水土保持治理任务214.91万亩,其中修水平梯田47.46万亩。在春季造林中加大科技含量,实行全程技术指导和全面质量管理,抓好起苗、包装、运输、浸泡、假植、保湿、栽植、浇水8个环节。推广塑料套袋造林、客湿土造林、坐水造林和覆膜造林技术,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夏秋小流域治理以国债项目和风沙源治理项目为重点,继续采取联村、联组会战形式,有效地保证各项治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年共完成"国债"治理面积9 217公顷,风沙源治理工程5 995.4公顷。各旗县认真抓好"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归口管理。2002年全市完成"四荒"资源治理面积97.55万亩,其中拍卖到户50.72万亩,租赁8.74万亩,股份制2.46万亩,承包35.63万亩。五是加强规范化建设,落实"三项制度"。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赤峰市2002年在重点工程中普遍实行项目法人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化轨道。

新区建设

赤峰市新城区西起中心城区西山风景区边缘的外环路、东至京通铁路、北起巴林大街、南至锡伯河,总面积为17.0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12万人。规划远期2020年居住用地面积为471.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35.45%,人均居住用地为39.3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57.7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1.85%;道路广场用地370.87公顷,占城市用地面积的27.87%;绿地274.9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0.66%。规划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主干道总长为80.7公里,路网密度为4.64千米/平方公里;次干道总长为39.9公里,路网密度为2.23千米/平方公里。防洪标准近期为100年一遇,远期为200年一遇。

新城区具有“三山五河”优越的自然景观环境特色,它将形成中国北方地区融“山、河、林、城”四位一体的独特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 赤峰市新城区已经于2010年形成了“九横五纵”的道路网络,“一场、两带、四园”七街路122万平方米的绿化大格局。

邰邰(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