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白芹

家乡区县: 江苏省溧阳市

      溧阳南郊方家村,冬日的阳光无视冰冷刺骨的寒风,暖暖地照在村口那方池塘上。池塘边堆放着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白芹,洁白的茎梢、嫩黄的叶尖,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发亮。三五成群的村妇正在一把一把地去除着根部的泥巴,等到再度清洗干净后,经过分拣、捆扎、包装,它们将被运往全国各地的城市,经过巧手主妇们的烹饪,端上餐桌,便是一盘清香四溢、脆嫩可口的时鲜蔬菜。

      41岁的周志强是溧阳金香玉白芹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的老板,他家种植的35亩白芹,也将面临大面积的采摘了,这几天,他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来要货的电话,因为品质好,他家的白芹都是特供到超市和礼品市场的。“等到快过年的时候,白芹批发价都要十七八块一斤,而且还抢手得很哪。”周志强的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

      800多年前的南宋,溧阳就有白芹了.

      乾隆帝下江南,也好这一口.

      溧阳一带有四句关于当地特产的民谣:“毛尖花红棠下瓜,黄雀青鱼白壳虾,蟹黄包子鸭饺面,芹菜冬笋韭菜芽”,其中具有悠久种植历史的白芹因为白嫩鲜爽,堪称江南一绝。

      白芹是水芹中的珍品,溧阳开始规模化地栽壅白芹,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就在现在溧阳南郊的唐家村、钱家村、方家村一带,这一带古往今来就是商贾的流通之地,全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丰富,土壤多为青泥土、灰潮土,保水、保肥、透气性好,土壤中的有机质丰富,一般可达2.1-2.8%,按现代科技分析,最适宜白芹生长。当地菜农经过年复一年的种植经验积累,创造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壅制技艺,壅育出了与众不同的“溧阳白芹”。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行至溧阳时,溧阳籍的文渊阁大学士史贻直向乾隆帝推荐了溧阳白芹,乾隆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念念不忘。

      到了清代同治年间,因为溧阳方家村的长工周富成一次偶然的发现,白芹的品质再次得到了提升。有一次,周富成在白芹地干活时发现,在给白芹壅土时,适逢沟畦上挡水的土垛漏水,把畦内预先准备的干碎土渗湿了。可是为了完成东家交代的工作,他只能用被渗湿的泥土代替,结果当年采收时,发现这畦芹菜的根部更白更嫩,口感既脆又嫩,且嚼在嘴里甜津津的,质量比用干碎土壅土的更好。消息传开后,此经验逐步在乡邻中推广应用,并流传至今。

     “60%的村民家的小洋楼,就是靠白芹砌起来的”

      从周富城开始,溧阳白芹的壅制技艺传到周志强手里,已经是第六代了。周志强的爷爷周柏林今年90岁,仍然耳聪目明。在老人的记忆里,他的爷爷就是“做这个行当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和溧阳城里的蔬菜公司挂钩供应,每户人家都分到任务,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全要帮着生产队壅制白芹,那时候作为副业,可以另外挣到工分。在“70后”周志强的印象中,从10岁开始,他就会帮着大人到地里壅白芹了。

      改革开放以后,家家户户有了自留地,壅制白芹成了当地人最能挣钱的一门副业。周志强记得,那时采收完了白芹,他帮着大人用竹篮挑到钱家村口卖,买菜的人早就在路口候着了,性子急的,还会跑到半路上堵你,生怕被别人抢去了。

      这几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理念的日益重视,口感清香脆爽、富含多种维生素的溧阳白芹身价也随之年年看涨,春节前后20天左右,批发价都要接近20元一斤。于是,溧阳城南郊一带的村民,凡是在家务农的人,从每年9月7日“白露”节气开始就不出门了,一门心思全部扑在白芹地里精心侍弄,到10月底,最早的一批白芹就可以上市了。而出门打工的人,如果有空回家,也会在地里壅一点白芹自家吃,多的就送送亲友,那是相当受欢迎啊。“从溧阳南环路往南方圆六七公里内,也就是原来的城南乡,不夸张地说,最起码60%的村民家的小洋楼,就是靠白芹砌起来的。”周志强笑着说。

      而对于溧阳当地人来说,无论什么时代、无论身价贵贱,逢年过节,白芹是一定要上的一道菜,拿当地人的话来说,“你要是过年时请客没上这道菜,那就是没把客人招待好。”某种意义上,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道地产特色蔬菜,还成了亲情、乡情的一种寄托、一种象征。这几年,它更是成为省内外知名的馈赠佳品和当地人招待来宾的压轴大菜,不但远销北京、上海、新疆、东北、广东等地,还销往了香港和新加坡。

      古老技艺:纯手工操作,棵棵皆辛苦

      把《悯农》这首唐诗改动一下,“谁知盘中芹,棵棵皆辛苦”,是我在了解了白芹的壅制技艺过程后,涌上心头的感受。

 

 

玹檬(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