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江西赣东南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城,但这里是“贡桔之乡”,走进七十万亩桔海让人叹为观止。这里有江西第二高峰的军峰山,这里有秀美的潭湖,蜿蜒的盱江,这里是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傩舞”的发源地。这里寺庙林立,民风纯朴,因而孕育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1071年至1073年曾巩任齐州知州,在济南两年的时间,他兴修水利,除暴安良,推制新政,关爱民生,并建北水门、百花堤、泺源堂、百花桥等名胜,润泽一方水土,造福齐州百姓。离任时济南人遮桥闭路挽留,他只好夜扮乡民离行,故济南人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以示纪念。王安石誉之:“曾子文章世无有,水中江汉星之斗”。济南文学泰斗徐北文先生说:“济南自建城至解放,知州、太守、市长千余,政绩最佳属子固也。”今年是曾巩齐州任职933周年,也正值南丰蜜桔收获的季节。2014年11月6日—9日,受南丰县文广新体局邀请,由济南天下第一泉管理中心魏强书记带队,一行六人参加了曾巩故里行活动。活动虽然只有仅仅两天时间,但一踏上这片沃土就感受到南丰人民对济南的深厚挚情,南丰文广新局饶爱华局长、陈飞龙书记、曾巩纪念馆揭小华馆长在车站迎接,县政协李履才主席、李明亮副主席在住地迎候。第二天,我们在曾巩纪念馆当年曾巩读书的“读书岩”下举行了捐赠仪式,我省的老书法家、诗人孙春亭先生将其撰书的六米长、两米高、历时半年、几经修改的《南丰先生赋》捐献曾巩纪念馆,洋洋洒洒六百余字,深表济南人民对曾巩的敬仰之情。文史学家周长风撰、书法家张卫正书的“作齐州二堂记,涌泉自此称趵突,列唐宋八大家,北渚于今祀南丰”的对联,天下第一泉文化顾问任正撰联的“军锋云飞盱水托蓝迎子固,趵突腾空明湖波静念曾公。”著名雕塑家薄子洋先生创作的大舜、曾巩陶像,天下第一泉带去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漱玉泉、金线泉六瓶泉水及部分书籍一并捐送纪念馆永久陈列收藏。南丰政协李主席、天下第一泉魏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县委祝书记率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同我们座谈,共忆曾巩伟绩,共叙先贤情怀,共展双方合作发展未来。
我们在南丰参观了曾巩纪念馆,曾巩文化园,傩面艺术雕塑园,在古村落石邮乡揭拜了傩神庙。南丰“傩舞”非物质遗产最早追溯于汉代,在石邮乡至今还保留着神秘的傩神庙及头人管理的原始“八伯”传承制度,“大伯”为首,权力至上,七伯随后,乡民为其崇敬,特别在表演时,大伯击鼓为号,众伯敲锣持各类器物上台,跳跃起伏,辗转飞舞,将这舞蹈的活化石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地人流传“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每至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前后,南丰县一百多个傩舞班子进城表演,好不热闹。这次有幸赶上北京舞蹈学院的院长带师生们来石邮乡采风,欣赏到“起傩、跳傩、收傩”的全部表演过程。更有幸的是我们也见到二伯至八伯。2001年大明湖景区举办曾巩齐州任职920周年南丰文化月活动,邀请他们在明湖景区表演了一个月,老朋友相见格外亲切,追忆当年在济南相聚的情景,可惜当年的“大伯”已故去了,二伯现即位登座,大伯说“自傩舞在大明湖表演后,他们到过二十多个国家演出,蜚声海内外”。北舞院长说“这次演的‘傩魂‘舞剧,在法国二十多场,场场爆满,法国舞界人士跟随他们看演出为之倾迷。近期要在中国大剧院上演了”。这古老的中国舞蹈活化石已走进世界最高的艺术殿堂。
深秋是桔子收获的季节,走在南丰,无论是街道上、店铺里、饭桌上、乡间路旁,树上树下,满山遍野“金灯高挂,果实累累”这才真正是“桔都”的味道,石邮乡乡长告诉我们“今年还是桔子的小年产量,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呢”。
我们拿起剪刀,挎起小篮走进桔林,此时真正地体味到淡淡飘逸的桔香,陶醉在采桔中地品尝,领略到南丰女子的秀姿。南丰自古就有“三子”之说,即“桔子”“炉子”“女子”,桔子就不用多说,上等的桔子有5分的人民币大小皮薄,甘甜、无核、透明、清香,是历代朝廷的贡桔。“炉子”小巧精致,造型美观,是当地砂岩混合土烧制而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旧时南丰人到了冬天手里都拿着个小炉子取暖,是过冬不可缺少之物。目前这习俗在城里是见不到了,在乡下有些老人还是在延续着。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南丰路边做炉子的店铺比比皆是,现成了艺术品,做泥炉的人也都改换门庭,这传统的手艺千万不能消失在这一代人身上……。
说到“女子”南丰自古出美女,这可能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南丰女子身材窈窕多姿,皮肤好的出奇,白里透红如蜡人般,热别是梅雨季节,在县城老街古巷的石板路上,两边深宅大院里不安分的桔树伸出的桔枝相互连搭在一起,此时的南丰女子打着花伞时而穿行,那才叫美的叹息……
除了“三子”之外,南丰还有“三水”,即水粉、水酒、水色。南丰人早上吃水粉是家常,到南丰的第二天清晨六点多,政协李主席带我们到南丰集市上吃粉,参观一家制粉的作坊,矮黑的房子少说也有百年的历史,做粉人清晨两点开始泡米,三小时取出,洗净后开始制作,这里还是延续着半手工半机械的做法,经过8—9道工序粉制成,一叠叠放到大几案上,主人拿起一条让我们尝,劲道、爽口、润滑,嘴里充斥着久久的米香,加上各类小炒,如猪大肠、猪肝、猪舌、猪龈,每人再来上一大碗自酿的水酒,那真是胃里香美,心里热乎,头上晕乎。李主席说这就对了。旧时南丰人早上吃水粉喝水酒要两三个小时,边吃边喝边聊,到九、十点酒足粉饱开始撤,此时南丰女人们开门收拾,洗衣、洗菜、淘米做饭,南丰水滋养的南丰美女如水般的透明,总让这些过客不由自主的带着好色眼光多瞄上两眼……这就是“水色”。此时当地吃粉的人络绎不绝,县委书记也陪南昌客人来吃粉了,不知谁说了一句“怎么没有看到水色呢?”李主席回答:“今非昔比;桔子吃了,炉子没了,女子走了……
在南丰我们同政协、人大及南丰曾巩纪念馆举行了三次笔会,两地书画家现场交流写诗作画,互赠作品,共叙友情,薄子洋先生自1992年两次来南丰,阔别二十年见到非遗传承人雕刻大师张宜祥,两人紧紧相拥,记得当时恢复南丰祠时请薄子洋大师设计曾巩小稿,请南丰张宜祥先生雕刻,张宜祥为了雕像到深山老林中取一棵千年古樟雕琢而成,送大明湖时因古木不可出江西的规定被卡,时任济南宣传部副部长的周长风先生以宣传部的名义开出介绍信后放行。目前陈列在大明湖南丰祠内的“明湖三宝”之一的曾巩像就是两位大师的合力之作。邱模楷先生是南丰曾巩纪念馆的老馆长,当年把他编写搜集的曾巩书集资料无偿的捐给大明湖,同时还引荐江西省博物馆老馆长彭世凡先生给我们特批复制了曾巩墓出土的“灯、抄手砚、焦斗”三件国家一级文物,江西师范大学古文专家王琦珍先生把多年整理的曾巩资料捐给我们,还有曾自巩先生、严成大师、王仲武先生,他们为济南南丰两地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也有的驾鹤西去,邱馆长分别时说:“见到您们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紧紧握手,眼含热泪,久久不舍,这就是曾巩情缘吧。
军峰山是南丰的象征,海拔1761米,江西第二高峰,曾巩赞叹“山高万仞,翠压五岳”,他在山峦起伏的群山中一峰突起,直插云霄,王琦珍先生曾说,在赣东南抚州地区历史上出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汤显祖这样的大家,当您面对军峰山时就会找到答案了……
两天来,军峰山一直掩于云雾之中,甚是憾也。在去南丰政协的路上,突然云开雾散,辉映在阳光下的军峰山映入眼前,如此雄伟壮观,可惜相机在充电。几分钟后,又是一片云雾。笔会上,请张卫正先生书写 “悠然见军峰”五个大字送给南丰政协,愿济南南丰情缘永远!永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