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
春秋至隋朝
春秋时期,今光泽县境属越国地,战国时期属东越地,
光泽县胜利桥旧貌
光泽县胜利桥旧貌[3]
秦时属闽中郡,汉高帝五年(前202)属闽越国。汉武帝时(前140~87)属会稽郡。(东汉光武帝更名章安郡)。三国时期,今光泽县境属吴国。吴永安三年(260)立建安郡,升昭武镇为县,光泽属昭武县。西晋太康三年(282),昭武县更名邵武县;东晋太宁元年(323)又改为邵阳县;南北朝刘宋永初元年(420)复改为邵武县,光泽均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废邵武县,属泉州(今福州);十二年复置邵武县,属抚州(今江西)。
唐朝至宋朝
唐武德七年(624),辟北乡之地置洋宁镇,属建州邵武县。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改洋宁镇为财演镇,仍属建州邵武县。宋初因之。至太平兴国四年(979),邵武县升为军,财演镇升为县,为光泽建县之始。因财演镇辖鸾凤、光泽二乡,取光泽乡名为县名,故称光泽县,属两浙西南路邵武军。雍熙二年(985)改属福建路邵武军。
元明清时期
元至正十三年(1353),邵武军升为路,光泽县属福建行中书省邵武路。元至正二十二年,陈友谅兵占领光泽,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1月,光泽归附邵武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邵武路为府,光泽县属福建布政司邵武府。清顺治三年(1646)8月,清兵入闽,仍设府县如故,光泽属福建行都司延建邵道邵武府。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2年(1913年)裁府并县,光泽属建安道。民国17年撤建安道,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建瓯)。民国23年8月,属江西省南城督察区。民国36年8月,属福建省建阳专员公署。
近现代
1950年2月17日光泽县解放,属建瓯地区专员公署;10月,专区迁址建阳,属建阳地区专员公署。1956年5月,建阳专区与南平专区合并,属南平地区专员公署。1970年9月,南平专区迁于建阳,属建阳地区革委会。1989年1月,建阳专区又迁于南平,复属南平地区行政公署至今。[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