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纸灯水上飘】:过去每逢农历的七月二十九,洞头各地有放流纸水灯的习俗。水灯用彩色油光纸裁成7cm×10cm大小,折糊成小碗形状,用菜油浸透的毛边纸搓成上尖下大如锥状的灯芯,粘贴在小碗当中;然后把小碗依次排列在一块块薄木板上。入夜退潮时点燃灯芯,放木板下水,纸灯便趁着潮流飘出海口,渐渐远去。这种水灯虽是纸做的,却因是油光纸,不轻易透水,所以可以在海上飘很长时间。放这种纸灯,最早是为了送走“孤魂野鬼”,后来改称“海蜇灯”,祈愿海蜇生产丰收。现在已改成民俗灯会活动娱乐项目了。放流水灯时,灯多,人更多,场面十分壮观。
4、【动物满船跑】:渔民一年到头在海上奔波,以海为田,以船为家,渔船不仅是生产工具,也是生活场所。可是过去的渔船上,既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报刊书籍,除了同船的伙伴,找不到别的生物,生活极为枯燥。聪明的渔民便在渔船上动起脑筋,用十二生肖和其它动物来称呼船的部位和渔具。如把船底脊最粗长的木料叫“龙骨”,船尾部和龙骨的交接处叫“虎尾”,船桅系风向标的绳索叫“牛鬃”,升降篷帆用的滑轮叫“猴头”,还有鼠桥、蛇索、狗腿、鸡旗、鹿角、龟壳等等。这么一来,拿用具也好,干活也好,叫出口的都是动物,犹如动物满船跑,不但显得亲切温馨,又便于记忆,新下船的年轻人能尽快熟悉掌握。真是凝聚了打鱼人的聪明才智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