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油山镇

家乡区县: 江西省信丰县

油山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西北部,东邻信丰县西牛镇、大阿镇,南连信丰县正平镇,西与广东省南雄市油山镇、孔江乡交界,北与大余县池江镇、南康市龙回镇接壤。油山是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红军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项英、陈毅、陈丕显、杨尚奎、刘建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及为争取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的光辉足迹。
全镇总面积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75亩,山地面积21万亩,辖11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134个自然村,共4060户,总人口18670人。
镇人民政府驻红米段村,距县城26公里。省道信池公路(信丰至大余县池江镇)穿境而过,全程路面按5米水泥硬化建设。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022.6万元,比上年增长7%;实现财政收入100万元,占任务的105.8%。2002年,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果业生产、信访工作等五项工作荣获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获奖项目之多位居全县第二。并且在全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获信丰县唯一的先进集体。

一、历史沿革

以驻地油山圩命名。解放前为长安乡,解放初属大阿区油山、长安、庄田、坑口4个乡。1957年创建国营油山垦殖场(地属)。1961年冬成立油山公社。1968年油山垦殖场划入县管,与油山公社合并为场社合一、政企和一的单位。1984年改油山乡。1986年改油山乡。1989年改油山镇。1986年油山垦殖场改称国营油山营林林场,同属一个党委领导,1989年属油山镇。1997年,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红米、上乐、坑口、幸福、长安、油山、兴隆、小石、新水塘、坳背、老屋下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油山圩。

二、旅游资源

走马垅生态旅游风景区
走马垅生态旅游风景区因有走马垅水库而得名,该库水面近2000亩,库容量达2300万立方米,库内大小岛屿20多座,库岸曲折多变。放眼望去,水面波光粼粼,浩渺一片。库岸岭秀峰奇,林木葱郁,形成山水共一色的湖光山色。
与走马垅水库紧连的是2000多亩的生态观光果园,漫山遍野是翠绿的脐橙树。春天,满园花香,秋季,金黄的是果,翠绿的是叶,黄绿相映,宛如置身神话中的“花果山”。果园建设全采用“猪—沼—果”或“果—草—鱼”生态农业模式。
走马垅风景区方圆几十公里内无工业污染,水碧、山绿、橙香。
北江源风景区 据《珠江水利简史》记载:“珠江由东江、北江、西江并汇而成。北江源出江西信丰油山大茅坑,流经广东省南雄市及始兴县,至韶关与武水汇合,南流曲江、清远等县,流入珠江三角洲”。大茅坑景区位于油山主峰东部,四周山峰高耸,茂林修竹,佳木葱茏,清泉见底。置身其中,令人流连忘返。不少专家、学者和游客到大茅坑源头探寻、考察。
赣粤边特委交通站接头处旧址——上乐塔
上乐塔位于信丰县油山镇上乐村塔下屋右侧约100米处的小山上,距县城31公里。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项英、陈毅领导的游击队分为三个大队——一队在信丰,一队在北山,一队在三南。项英、陈毅坐镇油山,并以油山为中心建立了秘密交通站。交通站分两条交通干线:一条通三南;一条通梅山、北山。上乐塔则为交通站接头处。当时,大量的情报、特委和游击队的文件,以及项英、陈毅编写的《红军战士汉字课本》和军事、政治教材,都由交通站接头处交接或转发。游击队转移时将枪支弹药、文件和油印器材藏在塔壁内或埋在塔下。建国后,曾先后在塔内发现埋藏的步枪等革命文物。
上乐塔系六面五层青砖塔,塔高29米,底层周长9.88米,对角距3.16米,塔身略向东头倾斜。上乐塔为明代建造。1979年进行过全面维修,现坚固完好,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南特委旧址——杉石下
位于油山镇坑口村,距县城30公里。1937年,赣粤边特委从油山锡坑迁至杉石下。1938年3月,赣粤边特委改为赣南特委,属广东省委管辖。1939年,赣南特委迁往青山里。
杉石下赣南特委旧址,包括西向屋场的众厅上下栋,上栋左侧房以及散落在周围民宅的几处房间。整个旧址,除杨尚奎居住过的房屋由房东按原貌修缮过一次外,其余都是原屋,保存完好。
红军医院旧址——茶背坑
中央红军长征离开苏区后,油山红军游击队在上乐石坳背茶背设立了红军医院。安置治疗从中央苏区转移来的伤病员100多人。后因叛徒告密,驻军长安的国民党粤军连夜包围红军医院。红军医院中除少量伤员突围外,其余100多名伤员全部壮烈牺牲。现旧址旁建有无名烈士纪念碑。
广东省训练班旧址——酒壶脑
1940年夏,广东省委在油山镇坑口村酒壶脑屋场,举办一期游击队干部训练班。组织50多名县级干部学习革命理论,军事技术,时间约1个月。
酒壶脑特委训练班旧址为土木结构,分上下两栋,上栋为三间民居,外设一堵围墙,墙上有射击口。

三、经济发展

2010年
(一)突出农民增收,经济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完成以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等为主的各项基础设施投资达970 万元,同比增长36 %;组建各类经济合作社 7 个;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33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粮食补贴资金137 万元、发放农机补贴1.3万元、发放家电下乡补贴18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实现3600元,同比增长10%,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农业生产稳中有升。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3729亩,实现总产9732吨,脐橙种植面积达 26200亩,年产值突破4800万元,种植半夏面积达到1020亩,年产值突破250万元, 西瓜面积达到2200亩,年产值突破400万元,农业产业进程步伐进一步加大。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推“公司 农户 专业合作社 龙头企业”生产模式,突出“一村一品”,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采取专家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能人示范和大户带动相结合的办法,加大了科技兴农、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农业产业结构得到逐步优化。
(二)突出产业增效,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精心抓好了重点项目储备和包装工作。主要有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农村公路改造、垃圾填埋场、长安脐橙打蜡小区、圩镇污水处理、圩镇街道改造等项目。全年共开发中小型脐橙冷藏保鲜库、年产6000立方米泡沫塑料等7个项目。同时,全力抓好了向上争资争项工作。主要是脐橙储藏、长安脐橙打蜡小区、农田灌溉工程、乡镇供排水、移民及油山、坑口两村省级扶贫重点村等一批重点项目的争取,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民政救济、社会保障等政策性补助资金的争取工作。2010年共争取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库区移民、村部建设等8类项目,争取中央预算资金240.32万元。
2、产业化建设发展迅速。2010年,全镇新增脐橙面积3500亩,共有脐橙面积2.6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仅脐橙产业就实现增收达1800元以上,在全县果品质量评比中荣获“一王五金”,取得了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一是壮基地、扩规模,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重点打造了以坳仔上、花果塘、小石为后续的5个千亩脐橙基地,科学制定了2010年至2020年柑橘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基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先后硬化基地公路5.5公里,修通沙石路面支道7公里,架设高压电路3公里,开挖水塘17口。二是调结构、创品牌,果园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发展了约800亩甜柚、200亩特早温柑、100亩柠檬等新品种。突出了脐橙示范园的建设和新技术的推广,主推了“三虫三病”综合防治等八项新技术,结合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培育了100户科技示范户。全年新增100亩以上标准示范园3个。三是抓服务、延链条,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镇有农业服务中心、果业协会,村有协会、科技示范户的二级服务体系。全年新增果业合作社2家,新建普通贮藏库24个。同时,引进本地客商兴建的长安脐橙打蜡小区各项基础设施已基本竣工,今年将正式投产,项目的竣工投产将填补油山没有打蜡设备的历史空白。四是重营销、拓渠道,脐橙营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组织果业大户、果品经销商、镇村干部,到各地脐橙销售市场考察,引进果品经销商到我镇考察了解。2010年到我镇考察油山脐橙的外商达3000人次以上。组织专业合作社、经销商开拓了山西太原、大同等销售市场,举行了油山脐橙开卖仪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确保了脐橙产业增效,果农增收。
3、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一是村庄整治成效明显。顺利完成了居委会新排上、幸福村石壁头、长安村塅仔上3个省扶点的建设任务。3个省扶点共硬化主干道1470米,公共便道1100米,拆除空心房147平方米,新建人畜分离养殖区1个,新种植绿化树290株,改水100户、改厕92户,普及沼气池19户、太阳能23户,先后通过市、县验收,直接受益农户107户,受益群众达900余人。二是圩镇整治建设成效明显。立足油山圩镇格局小、流动人口少、“脏、乱、差”的实际,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油山镇圩镇整治实施方案》。按照市场化运作,由承运商负责统一清运垃圾。购买并发放到户垃圾临时存放桶130个,取缔了中学门口的垃圾存放点,圩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对圩镇交易亭毁损设施进行了修补,整合资金3000元,对圩镇30余盏路灯进行了维修,修补了部分受损路面。街道干净了、路灯亮起来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新农民培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更强。加强了培训阵地建设,建立了多元化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把生产基地当作农业技能培训课堂,把工业企业车间建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全年在各类培训学校、实习基地共培训人员3750多人次。四是新风貌塑造工作迈上新台阶。组织送戏下乡演出17场,送电影下乡40余场。新建标准化农民书屋2个,扶持文化中心户160户。积极做好了全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的有关宣传及接待工作,得到县委有关部门的肯定。
4、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是突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了通组公路规划和建设力度。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到人。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了“举镇而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得到了在外工作(务工)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踊跃支持。二是突出农村水利建设,加大了病险水库及农业灌溉设施的维护建设力度。木栏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鉴定论证已顺利通过,并已列入2011年维修计划。圳井坑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已实施完毕。及时与走马垅库区项目施工方进行协调,幸福村、兴隆村饮水灌溉有关问题,已逐步得以解决。长安村迳头围、黄竹沙、红米塅中间屋、大乐里,老屋下锡坑、老围足下,坑口桔扭坝等涉及7个行政村的小农水重点项目已全面开工,铺设U型槽达14000余米,受益农田达1700余亩。

艳阳天1517(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