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土家族和苗族的丧葬礼仪,有同有异,因贫富或年龄的差别而繁简不同。老人一死,亲人就放声大哭,悲痛欲绝。烧纸钱,放鞭炮,苗家要献上一碗饭,一个鸡蛋,放在死者脚边,叫做“献灵”。 老人死后,由死者的子女到水井汲取一罐清水,苗家还摘取桃叶或菖蒲草加入水中,烧热后给死者洗浴。男者剃发须,然后穿上寿衣寿鞋,盖上寿被,放在木板和长凳架成的“灵床”上(苗家叫“柳床”)。灵床放在堂屋中央或火铺边,脸上盖着纸钱,脚下点着清灯。然后请巫师(或道士)来做法事,超度亡灵上天,这叫做“开路”。接着将遗体装入棺材内,待亲人与遗体告别后即行密封,叫做“闭殓”。灵柩停放时间,由道士根据生辰八字而定。在此期间,丧家要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叫做“开奠”。
安葬日,请巫师或道士做完法事,亲朋族友抬丧出门,子孙及亲戚紧跟在灵柩之后,一亲人在前执火把“引路”,还有一人沿途丢“买路钱”(纸钱)。巫师或道士沿途敲着送葬锣鼓,鸣放鞭炮。灵柩抬到墓井边,经过一番法事后,将棺材放入墓坑内,用土垒成坟堆,土家族坟墓一般是长形,苗族一般是圆形。
安葬后,孝子3个月内不剃头发,孝帕要连续包满3年,以表哀思。每年春节期间要“上坟”,清明节要扫墓,七月半要献酒饭、烧纸钱。
解放后,随着形势发展变化,人死后停柩1—3日即行埋葬,丧葬简单。即人死后,张贴讣告,装殓入棺,搭灵棚,设灵堂,亲朋故旧送送花圈,表示哀悼。每逢节庆,亲人上坟化纸,清明挂清扫墓,七月中元寄“钱”,表达对仙逝亲人的怀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